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華人>> 正文

85后留學生學神傳奇:墊底學生的完美逆襲(圖)【14】

2014-06-09 09:00:00|來源:新華網|字號:

在歐洲,林佑晟經常被認為是日本人。他說一口標准的德語,沒有中文口音

在歐洲,林佑晟經常被認為是日本人。他說一口標准的德語,沒有中文口音

理科生的語言零起步

林佑晟從小就對歷史、語言有很強的探索欲,這和他的外公分不開。他們家雖然不是霧峰林家這樣的豪門,但也是世代書香的台灣本省人。

在台灣,西班牙人帶來了天主教,而后蘇格蘭人和加拿大人帶來了長老會。林佑晟的外公家族就是最早皈依長老會的本省人。相對於其他教派,長老會很重實務和民生,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辦牙醫、教育,乃至保護原住民的語言文化。

林佑晟小時候,外公就在這樣一個既西化又本土的家族氛圍中,在一個“氤氳霧濛”的台南小院裡,給他讀《聖經》、讀希臘和羅馬神話,成為他的開蒙老師。

少年時代的林佑晟又被投入另一個文化熔爐。“之后升學就去了新加坡。大家都知道它是個以華人為主體但以說英語為主的島國,看起來既多元又很單一。華語學校數量上和升學便利上都比不過說英文為主的學校。所以我就拼命學英語,但中文也不舍得丟。”

有一個時期,林佑晟徜徉在不同的語系中,又覺得自己並不存在於任何一方,也沒想明白這麼多語言能力將來能做什麼。“在台灣,我國語過分標准,被認為是外省人,其實我家是本省人。在新加坡,我被認為是英語家庭出身。我的雙眼皮大眼,常被馬來人認作同類,而小鼻子的華人又認為我並不屬於他們。在歐洲,我又經常被認為是日本人。我說著一口標准的德語,沒有中文口音,常被問是否在倫敦住過。”他自嘲地笑了笑。

為他留下最深烙印的,卻依然是兒時外公的啟蒙。讀大學后,他搜集各種版本的《聖經》,比較上面關鍵詞匯的差別。談到《聖經》的各種版本,他如數家珍。

“我小的時候,有機會看到很多基督教的著作文獻,不同語言的《聖經》,都有很多意思的差別。我就慢慢感覺到,英文的背后,有歷史和現實中各個文明的滲透和影響。而語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也是我們看到這樣的影響的關鍵証據。”

大學期間,他的語言能力和學術功底有了實質性飛躍。當時他經常跑台南神學院,那裡安靜荒僻的小院裡,存放著數以千計的珍本善本,“不少在歐洲都已經找不到了”。其中的大量希伯來文、希臘文和拉丁文《聖經》,林佑晟一頁頁翻過,一個詞一個詞地品味,這也是對外公的一種追思。不懂了他就用同為孤本善本的詞典查閱,神學院的神父也系統地教授他語法和詞匯。

由此林佑晟從一個“蹉跎了很多年時光”的理科生從零起步,逐漸掌握各門古典語言,在新竹清華大學畢業時,已經能自如閱讀古希臘文、拉丁文和希伯來文的一般書信、著作和詩歌,借助詞典可以閱讀較艱深的哲學和神學作品。

“我漸漸地開始明白,甚至慶幸自己學習了其他語言,這起碼讓我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英語和英美文明的深層次因素,而這些因素在當代完全沒有消亡。”

林佑晟突然變得很嚴肅:“比如說天堂這個詞。天堂是要進去還是要出來,本身是一個問題,一個選擇。但這是隻在希臘、拉丁、德文和羅曼語系的譯本中完好保留的問題和選擇。而在英文和早期中文譯本中,天堂是一個‘羅網’,人一旦進去了,就再也出不來,被困在永恆的狀態。就這樣一處,真可以說是大誤解了。”(來源:外灘畫報)

“離鄉癖”患者的反思

從新竹清華大學畢業、結束“中研院”的訪學之后,林佑晟高分通過德語考試,申請到哥廷根大學的史學碩士班。在假期中,林佑晟又撿起曾經學過的日語、法語、意大利語。有古希臘語,尤其是拉丁語的幫助,他的法、意語突飛猛進。

距離的接近也讓他和 Lisa 的關系迅速升級、確定,最終訂婚。“我們一旦找到對方,就覺得是這輩子要在一起的人,就不願意再耽誤分毫。”

但尚未確定自己在學業上想要什麼,感情上也以為會注定孤獨一生的時候,林佑晟到處去懷古。有一次在冰島,他忽然想到一個古日耳曼語詞匯 Fernweh﹔“我覺得我一直有 Fernweh。”這個詞中文沒有對應,但要翻譯也不難:與多數游子的思鄉症相反。“我卻是不流浪到遠方會痛的‘離鄉癖’。這就是 Fernweh 的意思。”

他覺得自己這種不存在於任何一方的中立和無所牽挂,就是一種最大的歸屬感:“當我開始可以用德語對巴西人解釋《道德經》說了什麼,聽法語了解江戶時代的版畫,用日語讀關於德國的新聞,念閩南語《聖經》然后用英文解釋,對於我而言,那種心靈上的故鄉,逐漸不分彼此了。可以說在不同中看到同樣的事物,又不因為看到同樣的事物而厭倦。”

這或許是一種“知識”甚至“智慧”帶來的“心靈故鄉”?希臘文“智慧”一詞本就有“神聖”的意思,“以個人智慧來獲得拯救的人”,就是自己神聖的“救世主”,也是基督教初始就存在的諾斯底派倡導的生活方式。在林佑晟看來,這個“心靈上的故鄉”就是他的“諾斯底的天堂”。

說到這樣的原鄉,林佑晟又變得相當溫情:“我記得在最需要日本精神援助時,會想起外公教我背的《伊呂波歌》。它看來是包含日語全部假名的書法習字范本,本身也說了很多佛教的‘無常’道理。而想念在新加坡的那段時間時,我會想起《蘇格蘭的藍鈴》。在西班牙的中世紀歌謠中,我又聽到對於中東的思念。在面對馬來人難以理解的友善時,我竟然聯想起?糴(音同“跳迪”)村的辦桌。我自己都對那些文字再現的聯想感到不可置信的困惑,就像是聽到降b調想的棕色或紅色,升 e 調是藍色或綠色的觸動感。我訝異自己的感受度。”(來源:外灘畫報)

(責編:肖靜陽)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哈佛 陸冠南 叢林 語法點 家族記憶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揭秘!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全國最美“校花”掃描第一期--北京篇(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門的女星 豪門棄婦現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