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福建廈門僑批:字裡行間再現歷史信息【2】

2013年07月12日16:47來源:廈門日報字號:

摘要:近日,“僑批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是福建省首個入選世界文獻遺產的項目。

  僑批的文化信息不僅在信的內容中,也不經意地留在一些特制的信箋上。盧先生給我們看了一些當年由南洋寄往同安的僑批。用的是當時陳嘉庚新加坡公司專用信箋。信箋把陳嘉庚開設的公司和分公司的所在地,一一羅列在信箋邊沿上。透過信箋可以直觀陳嘉庚公司分布狀況的變化,其中1929年的信箋上,陳嘉庚公司的分行共有60家﹔1930年陳嘉庚公司的信箋上,公司的分行則是70家。這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別樣的實物依據。

  從僑批中還可以發現一些特有的現象。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后的幾年中,一些僑批的外封上印有孫中山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並附有孫中山的肖像。可見當時華僑對革命先行者的崇敬和懷念。另有一種僑批則體現了商家敏銳的廣告意識,他們把自家經營的商號和特色商品印制在僑批的信箋上。如陳嘉庚鞋業公司的廣告:兩隻皮鞋對稱分布在信箋的中上部,線條流暢,畫面秀麗簡約,今天看來還時尚感十足。可見,僑批體現了多重的文化內涵。

  信裡信外牽系百姓家中事

  我們通過僑批實物,看到了當時海外華僑的經濟狀態和他們心中的悲歡。《廈門志》上曾經指出,當年海外華僑:富者得捆載而歸,貧者搏升斗自給。也就是說有的人在經濟上有成就,有的則仍然貧窮。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一封“送至福建省廈門市思明東路門牌六十六號”的僑批上有“外附上國幣洋銀三萬元正”等字樣。信裡與親人細致地商量著蓋大厝事宜,飛黃騰達的喜悅一望而知﹔而另一封僑批卻是滿紙辛酸淚:“悲吾外出廿余年,尚無資費回家,吾無面目可見人矣”,寄信人在朋友的幫助下,往家中寄了兩塊銀元。在僑批中,這種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象比比皆是,然而,不論有錢沒錢,在海外拼搏的華僑們都會定期往家中寄僑批,報平安。雖然貧富有殊,但對親人、家鄉的牽挂都是一樣的!

  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時局動蕩不安,海外華僑對祖地充滿牽挂,對時局的變化更加關注和敏感。這在僑批中體現得最為生動。有一封兒子從新加坡寄給廈門父母的僑批中慷慨陳詞:“為國家效力必以盡國民之份子也,夫論男子之志視死如歸,戰事何必怕耶”,至今讀來感人。寄信人還憤慨地道“不願見祖宗廬墓為外人所侵入”。更為難得的是,這位海外僑胞洞察當時世界局勢“現今之際不隻中日開戰 世界第二次大戰在眼前耳。”充滿了對國事、家事的關切。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