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家門口留學”:“時尚”背后的隱憂(圖)【2】

2013年07月12日08:3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近10年來,不少高校開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合作的國外高校都是好學校。有一些國外二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大學,為進入中國市場淘金,往往會把自己“包裝”成一流大學。

  許多高校推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庄小龍攝 來源:《廣州日報》)

  《南方日報》供圖

  遍地開花,難辨質量高低

  作為高等教育辦學模式中的新生事物,中外合作辦學方興未艾,遍地開花。教育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月,我國依法批准設立和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共有1780個,其中實施本科及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項目732個,機構43個。自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正式頒布以來,在過去10年裡,中外合作辦學在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層次、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拓展國民高等教育選擇空間等方面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急速發展確實產生了泥沙俱下的亂象。

  張歡2008年高中畢業后進入當地一所“211”高校國際教育學院的中澳班學習,2012年拿到了澳大利亞一所高校的文憑,但這所高校在澳大利亞排名靠后,在中國更是名氣全無。4年時間裡,他花費了家裡70多萬元。與個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類似,他的同學普遍是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盡管項目的要求是高考分數達到三本線,但基本上“隻要交錢就能讀”。

  筆者獲悉,我國現有的中外合作辦學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獨立大學,類似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等﹔二是學校之下的非獨立法人,類似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三是中外合作項目,即中方教育機構和國外教育機構隻在某一項目上聯合辦學。

  河南省焦作市一位高三年級的班主任這樣告訴筆者:“最開始的時候,省內隻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少數院校有中外合作辦學,它們通常納入本科二批,由於中方合作學校的吸引力較大而且錄取上有優勢,因此生源狀況較好。后來有中外合作辦學的院校越來越多,中方合作學校的名氣卻越來越弱,很多甚至在三本或者專科批次招生。由於其學費高、門檻低,地位也一落千丈,一些院校即使靠志願調劑也很難完成招生計劃。”

  另一位學生李明澤告訴筆者,她目前就讀的是廣東省一個中英雙方合作的教育項目。盡管這是一個獲得認証的項目,但她入學后才發現真正參與合作的並非英國本土的大學,而是該校在馬來西亞新建的分校。“如果在第三方國家就讀,文憑的含金量肯定大打折扣。而且聽一些師兄師姐說,在馬來西亞分校區就讀,教學質量與英國本土不能相比。”李明澤認為,這種情況與她原本期待的“英國留學”有相當大的差距。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