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1日08:2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澳大利亞小學生
“澳大利亞沒有兒童節,但孩子們天天都跟過節似的。”本報澳大利亞新西蘭代表處施岩介紹澳大利亞孩子時如此表述。她還說,澳大利亞的教育理念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
澳大利亞的小學沒有作業,也沒有固定課本,孩子們不用背負學業壓力。課堂採用交互式教學,三年級以前學生都是圍坐大方桌,邊討論邊學習。學校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習氛圍濃厚。小學生們每天回家前,都要到圖書館借本書帶回去看完。第二天與老師同學圍坐在一起,講述前一天晚上看的故事。誰看的書多、故事講得精彩,就能成為同學和老師心目中的小明星。
在澳大利亞長大的孩子大多很自立,兩三歲就能自己吃漢堡,一個人睡覺,十二三歲就能獨自出國旅行。這是因為澳大利亞的學校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隻要有條件,學校都會把學生帶到山裡的野營地住上一段時間,鍛煉他們的自立能力。野營地離市區很遠,沒有手機信號,不能上網,水電有限。文化課正常上,學生們還要種菜、養牛、養雞、養鴨,想法子解決自身溫飽。一般情況下,小學生要去住上一兩個星期,中學生要三四個月,有的學校甚至要求半年至一年。從野營地回來之后,孩子們不僅更獨立,而且懂得節約,學會互助。
做義工也是孩子很熱衷的活動。像親身經歷“飢餓48小時”后為非洲兒童募捐,在“清潔日”上大街撿垃圾,在校園開放日售賣自己做的糕點、手工藝品,所得收入捐給癌症基金會或學校基建部門……動手創造財富、參與社會公益讓孩子從小就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施岩說,近年來澳大利亞的華人越來越多。華人家長們總是盡量讓孩子上好學校,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去條件很好的私人學校。除了日常課堂學習,家長還安排子女周末上中文學校,學特長,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寒暑假來國內旅游,為的就是讓孩子不忘本。開始孩子也會覺得辛苦,但久而久之,也明白了這是自己必須要做的事。現在多數華人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更加尊重孩子意見,注重引導,經常換位思考,華人孩子也成長得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