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8月08日08:3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圖①:6月28日,25歲的巴基斯坦留學生牧陽在江蘇南通的一家餐廳打工。
圖②:7月4日,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留學生畢業典禮上,非洲留學生歡慶畢業。 新華社發 版式設計:蔡華偉
吸引外國學生學者來華留學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60多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來華留學獎學金的投入,不斷調整獎學金的結構和重心,來華留學人員的數量越來越多、教育質量越來越高。從過去中國政府熱情地“請進來”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動出資將本國學子“送進來”,來華留學熱潮從一個側面印証了中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互動瓦解“圍城”
丁 剛
從“中國留美第一人”容閎赴美求學到現在,差不多已有160年了。這160年來,去美歐留學的潮流除了在建國之后有過大約20多年的間斷外,一直在奔流向前。“留學報國”是幾代中國青年的夢想與追求。
但是,近10多年來,一個反向的留學潮初露苗頭,到中國留學的美歐學生漸漸多了起來。在中國高校的校園中看到高鼻子、藍眼睛的“洋學生”,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是提出了要在4年內派遣10萬名學生到中國學習的倡議。有中國學者借用錢鐘書先生《圍城》中的名言,來形容大洋兩岸越來越渴望了解對方的青年學子的心態:被圍在中國教育裡面的人想出去,被圍在中國教育外面的美國人想進來。
“圍城”在互動中瓦解。雖然相比之下,中國走出去的留學生現在還要遠多於從外面走進來的,但“走進中國”的需求,100多年來首次出現了變化,單向的流動開始向雙向轉變。
以往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要遠大於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這樣的表述常被用來說明中美相互認知的差距。不過,其背后的意味,並非只是對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比較,也反映了地位不同造成的相互認知需求的不平衡。中國人需要更多了解美國,而美國人可能未必需要像中國人了解美國那樣去了解中國。
美國億萬富翁蘇世民先生今年在清華大學設立了獎學金,每年資助全球200名學生到中國留學,其中主要為美國學生。蘇世民對設立此項獎學金的初衷,有非常簡單明了的解釋:因為“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對此 ,美國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深有同感。美國學者湯姆·沃特金斯在最近一次訪華之后,更是用“很危險”這個詞來形容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了解甚少的現狀。越來越多的美歐人士清晰地認識到,如果對中國的知識依然停留在過去而不變,終將會影響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在美國頗為走紅的華裔“脫口秀”表演者黃西,則用了這樣一個精彩段子來“影射”未來的變化:兒子有時候問我,“為什麼我要學習兩種語言?”我告訴在美國出生的兒子,“當你成為美國總統的時候,你需要用英文來簽署法律文件,用中文跟你的債主談判。”黃西講這個段子的時候,正是美國媒體炒作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之時。
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的變化,始終是影響國際學生流向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的交流反過來也會對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地位變化產生深遠影響。有的時候,這種變化可能很細微而不易察覺,或者隻不過是幾個或幾十個青年去國外留學,但它卻會慢慢地改變交流雙方的相互認知,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國家與世界的長遠關系。
聚焦在華“老外”動態:
海外華人的生活百態:
圖片博覽:
(責編:邢若宸、王棟)
華人,細則,生死劫,軟件行業,軟件公司,軟件企業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