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華裔學生在華求學:中國堪稱最佳“修煉地”

2013年07月22日15:52來源:中新網字號:

摘要:“中國是現在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我和許多同學希望在這裡居住、工作。再加上我們是華裔學生,我們的‘根’始終在這裡。”即將從清華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阿根廷華裔留學生袁奕蕊說。

   中新網7月22日電 “中國是現在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我和許多同學希望在這裡居住、工作。再加上我們是華裔學生,我們的‘根’始終在這裡。”即將從清華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阿根廷華裔留學生袁奕蕊說。

  中新網報道,來自菲律賓的許有泉從小對中國情有獨鐘,由於生活環境和華文教育的局限性,菲律賓華人青年一代對中國的了解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們了解祖(籍)國的願望太強烈了。我要通過學好中文,打開研究中國哲學的大門。”

  這兩個人僅僅是成千上萬名涌入中國的華裔留學生的縮影,他們來到中國或為文化、或為尋根,現如今,更多的是為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佔據優勢。

  人數逐年增多 專業選擇更廣

  統計顯示,2011年,在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突破29萬人次,2012年高達32.8萬人次,他們來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這其中,華裔學生的比例佔到很大一部分。

  北京一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老師向記者介紹,近些年,華裔留學生的人數在中國高校中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分為自費生和獎學金學生兩大部分。他們留學的目的可以簡單概括為兩點:對中國語言文化感興趣和希望通過留學獲得漢語技能、增加就業機會。此外,在專業分布上,華裔留學生漸漸從單純的漢語學習,轉向了學生交流、科研合作等領域,其中學習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比例要多於理工科,藝術、醫科、法學、經濟等學科倍受青睞。

  多因素促成 逆向留學中國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教育水平日益受到好評,通過不斷積累和探索,在教學、教材、教師、管理等方面都有成功經驗和模式,還有國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法規,都保障和引導了赴華留學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留學不僅僅局限於教育本身,是全面的,包括對一個國家“人文”的深入了解。菲律賓華裔留學生許有泉表示,中國文化對他的影響很大,中國的教育方式也讓他受益匪淺。這個自小就愛捧著本《三十六計》的男孩子,即將從清華大學畢業。

  “尋根”中華文化,是很多華裔學生到中國求學的重要原因。在袁奕蕊看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五千多年沉澱出來的中華文化,很多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比如,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勤勞節儉,還有中國人的待客之道等。“生長在異鄉的華裔,僅從書本上是體會不到這些的,隻有真正踏足這片土地,才能領略到世代相傳的中華美德。”

  勤奮與堅持,便是典型的中華美德。許多華裔學生習慣了輕鬆舒適的海外教學,“剛到中國面對課業壓力,開始會有怨言,然而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后,更多的是體會到了堅持學習的益處。”馬來西亞華裔蔡慧釧說,“中國人有勤勞勇敢的傳統,做事講求恆心,西方的父母往往會告訴孩子如果你喜歡就去做,不喜歡就放棄,但放棄了就什麼也學不到。隻要勤奮肯吃苦,再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覺得樂在其中、收獲很多。”

  尋根之外更看重中國經濟前景

  除了源於對中國歷史文化、唐詩宋詞的“好奇”,現今越來越多學生選擇中國則是看重中國的經濟前景與工作機會。華裔學生的祖輩或父輩多是第一代移民,為生存發展、教育或經商移居海外,這些“僑二代”、“僑三代”成長於中國崛起的時代,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想了解中國的過去,更渴望參與當今的中國。

  “中國與世界的經貿、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尤其是與南美洲、中南美洲這些資源豐富的西班牙語系國家,因此用到西班牙語和中文的地方也比較多”。在阿根廷土生土長的華裔奕蕊從小接受英語、西班牙語雙語教育,為了提高中文水平,將來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5年前她和哥哥來到中國留學。“語言”如今成為她就業的最大優勢。

  和袁奕蕊一樣,“語言”也是李枚嬨就業時最自信的“砝碼”,馬來西亞華裔留學生李枚嬨2008年9月來到北京,學習一年漢語后,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如今,4年過去了,李枚嬨正忙著畢業答辯和辦理各種回國手續。她說:“我有中文、馬來文、英文的語言基礎,加上來中國的留學經歷,在中馬貿易公司找一份工作,應該問題不大。”

  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據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老師介紹,赴華留學生必須通過“中國雅思”,才能獲得求學機會,即“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它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包括華僑)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准化考試。作為到中國高等院校入系學習專業或報考研究生所要求的實際漢語水平的証明,外國留學生,這其中也包括了華裔學生,必須通過此項考試,獲得《漢語水平証書》。因此,通過此項考試的華裔學生,語言優勢也就成為他們就業時的“敲門磚”。

  在華就業受限 牆裡開花牆外香

  據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許多華裔學生希望在中國找到工作機會,或計劃將來做中國生意。

  事實上,前者並不太樂觀。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外國人就業從事的崗位應是有特殊需要,國內暫缺適當人選,且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有確實的聘用單位﹔持有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其他國際旅行証件等。首先,很多用人單位並不具有聘用外國人從業的資格,即便有,在工資與社保方面,企業對聘用“洋雇員”會有諸多考慮。

  回到住在國發展,對華裔學生來說不妨是個好選擇。即將在清華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緬甸華裔段祖賢,剛剛交出了精彩的畢業作品——紀錄片《輕霧彌漫的Sar Pann Aein》。她將利用在清華所學,回到緬甸工作。“雖然留在中國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出於生活和政策考慮,回到緬甸去我的工作優勢更大。語言、多元文化背景、中國的高等教育水平、還有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帶給我的廣闊視野,讓我在緬甸有更多就業選擇。”

  蔡慧釧的一位朋友曾說過:中國就像《Survivor(幸存者)》,一個挑戰生存的地方,若你成功地在這裡生存下來,訓練出鋼鐵般的意志與卓越的交際能力,那以后你去其他地方都沒有太大問題了。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