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9日08:3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1個月前,安達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下稱曼大)畢業回國。原本她可以繼續攻讀該校的藝術管理碩士,但她放棄了,選擇回國做志願者——到雲南當一名支教老師。 |
安達近影
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19日電 1個月前,安達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下稱曼大)畢業回國。原本她可以繼續攻讀該校的藝術管理碩士,但她放棄了,選擇回國做志願者——到雲南當一名支教老師。
忠於自己的愛好
安達是北京語言大學2009級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在大二時,她申請了學校與曼大合作的2+2學位項目,選擇的專業是電影研究,其中既有影視人類學、視覺語言學等理論性課程,也有動手拍攝、剪輯的實踐課程。“我知道選這個專業很難馬上‘學以致用’,但我更願意忠於自己的愛好。”
由於是從零開始,面對理論課程巨大的英文閱讀量和端都端不穩的攝影機,“學起來相當困難,常熬夜寫完論文,以至早上路都走不穩地去上課。”安達說。
“讀那些晦澀的電影書籍,真的很容易陷入絕望。想想自己累成這樣,將來還很難靠這個找工作,就沒心思再看書了。”剛到英國時,安達常常在社交網絡上發布這樣的狀態﹔在跟國內朋友聯系時,提到最多的也是擔心自己的未來。
“不過后來我想通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怎樣都要堅持下去,”安達說,在英國的兩年中,她充分利用了戲劇學院強大的圖書館,在那裡看完了伍迪·艾倫所有的作品,啃了不少有關紀錄片拍攝的大部頭書籍,“如果不是學這個專業,我怎麼有機會沉浸到藝術世界裡感受這麼多經典大作呢?將來的事情將來再去想,隻要把當下過得充實就無愧我的人生。”
收獲不能用“收入”來衡量
本科畢業回國,難以進入高收入的行業,甚至連一份穩定的工作都很難找到,對比在英國花費的幾十萬元,這樣的結果值得嗎?
“我的整體感受還是值得。”安達說,“雖然不如想象中那麼美好,本身語言的提高也很有限,但這樣的經歷在學生時代是很寶貴的一段,不能單單拿金錢去衡量。兩年幾十萬的花費在短期內甚至長期都沒有通常概念上的‘現實’回報,但這段經歷對於個人成長是很大的鍛煉。”
留學期間,安達曾到比利時、荷蘭等地旅游,“在國外旅游和在國內感覺很不一樣,一個人在外面兩三天就會感到無比孤單。但我想這種心情應該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總要體會和克服的。”
安達的旅游費用,大多來自她的打工所得。“我在一家中餐館打工。有時候面對洗不完的盤子,再想起自己寫不完的論文,常常想要辭職專心學習。”安達笑笑說,“不過在那邊生活過就知道,留學生真的不是大家看到的那麼輕鬆歡樂。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出國已經花了家裡不少錢,都在爭著獨立,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如果沒有出國,我也許還在按月領著生活費,毫無壓力地滿北京城瞎逛游呢。”
人生是體驗不是准備
對安達畢業回國做志願者的決定,“父母擔心隻有本科學位回來不好找工作,想讓我繼續讀下去。但我不喜歡藝術管理,不想隻為了一個功利的目的去讀書。”安達說,“也許是在曼大學了兩年電影的原因,現在對未來多了很多浪漫的想法,覺得我可以賦予它各種可能性,而不是隻有‘大學+碩士+穩定的工作’這一種模式。”
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應用性不強,同時考慮到自己缺少社會經驗,畢業后的安達並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報名參加了“中國教育行動”,決定先去雲南當1年鄉村教師 。
“家裡的一些親戚和幾個朋友都說我做決定從不考慮將來。”安達笑著說,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批評,“他們認為我需要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做准備。我承認,以后畢竟要養活自己,這些現實因素不能不考慮。但無論如何,人生是一場體驗,不是一場准備,要活在當下而不是以后,這個基本定位不能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