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08:2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為國工作的政策,國內各個單位也相應出台了許多靈活方便的配套措施,吸引海外學子歸國。 |
尚未得到有效開發
“像我們這樣普通的海外青年留學生,根本沒辦法與那些已功成名就的海歸專家相比,如今國內大多部門和高校都十分重視海歸學者的‘名氣’,我覺得作為一名普通的海外學子,在國內發展的空間相對少些,因此我打算出國,試著在國外尋求發展機會。”筆者在北京一家留學機構見到了前來辦理二次出國業務的留學生陳璐曦。
該留學生的一番話語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在接下來的調查採訪中筆者發現,當前,我國許多行業和院校,正在動員多方面資源和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為提升行業地位和辦學水平而努力。然而在眾多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中,海外青年學子這一重要的知識技術“傳播載體”和“寶貴資源”還尚未得到足夠重視和有效開發。
取而代之的是,大多習慣於借助海外功成名就的學者專家“錦上添花”,而忽視“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學子。在獲得學術界認可和人才成長的問題上,人們看到了太多的“馬太效應”。而我們要問,為何不能在其尚未戴上某種“桂冠”之前,就時刻保持加強與這些海外青年留學生的聯系與交流,多層次、全方位了解其研究領域、發展方向和可能取得的突破。我們能否更多地關注、重視那些正在發展、成長中的新生力量和優秀人才?
莫忽略新生力量
張磊是海外青年留學生之一。2008年在北京理工大學數學專業碩士畢業后,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張磊告訴筆者,近兩年來,他所在的海外學校與中國的學術交流日益增多,他們通過論壇、海外校友會等方式開始了校際交流合作,很多海外留學生帶著學校當地的教授、學生來到中國,並在這些海外學子的助推下,雙方在應用數學領域開展多項研究合作。
“正因為有此學術交流平台,我才有機會常回國,積極參與這些項目的研究交流,把國外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信息帶回國內,並闡述自己的新見解、新思路,這樣,可以為進行共同研究、共同發展創造條件和空間。”張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