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海外房產“白菜價” 美國人自己為啥不買?(圖)【5】

2013年07月03日09:06來源:法制日報字號:

  關鍵了解相應國家法律

  “到國外買房”如今成了流行語。這不單是國外開發商和中介機構在不停地給消費者灌輸理念,連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13年《投資藍皮書》也明確表態:“投資中國樓市不如去美國買房地產。”即便事實如此,到海外置業就一定能佔到便宜嗎?答案是否定的。

  2012年下半年,一條“66萬人民幣買房移居德國”的微博,吸引了眾人眼球。據微博介紹,這個項目由德國新布呂克國際商業中心有限公司(ICCN)推出,購買50平方米公寓一套,以此房產注冊一家獨資公司,便可能獲得德國長期居留權,享有“自由通行法、意、荷、比、瑞、西等24個歐盟國家”的便利,而購房費用加移民手續費總計66萬元人民幣。

  北京鑫豪威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杜謙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所謂的66萬元人民幣其實只是打開移民大門的敲門磚。他介紹:“德國通過買房人對注冊公司的運營,首先提供一年或者兩年的居留權,公司運營五年以上,買房人通過五年以上的工作居留之后,才能轉為當地的長期居留,從而達到移民的目的。而在這開始的五年裡,運作一家公司每年得投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歐元,66萬元只是一個開始。”

  除了德國,“10萬元就能拿到瑞典國籍”、“16萬歐元西班牙買房全家移民拿綠卡”等消息也充斥在網頁上。對於這些傳聞,一些國家政府或駐華大使館也迅速予以澄清。以瑞典為例,目前對想通過投資移民瑞典的中國人來說,拒簽率相當高,瑞典移民局的申請通過率連1%都達不到,而且受理時間長達18個月,並非10萬元就能輕鬆搞定。

  北京律師徐瑩表示,國人海外置業的法律風險挺大,最核心是國內購房者通常對國外相關房地產法律不了解,信息嚴重不對稱。“普通購房者不可能為買套房子,專門去國外了解房地產法規。在海外置業過程中,購房者幾乎所有信息都是單方面來自相應中介、開發商等。他們為了促銷可能淡化對購房者不利信息,而國內購房者通常無法從獨立第三方獲取中立信息。”海外置業一定要詳細了解相應國家法律法規,盡量掌握全面信息,避免潛在風險。

  “海外購房和國內購房的另一個不同點是,購房后還得學管理房產,這是一件很繁復的工作。除需要及時繳納水電氣費用,及時還按揭貸款等,屋主還需對居所周邊的衛生清潔、花園的花草樹木負責,如果做得不好,會受到市政部門的警告甚至罰款。美國也有專門管理房產的中介服務機構。”張泰提醒試圖在境外特別是在美國買房的民眾,“一些經濟條件不允許,或兩三年之內打算回國的民眾都不適合在海外買房。畢竟買房首先牽涉到算經濟賬,獲得房產后要繳水電氣費、地稅、銀行貸款……如果沒有一筆錢鋪墊,短期內無法達到以房獲利的目的”。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