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9日09:59來源:新華網字號:
新華網昆明6月28日電 當地時間6月23日,在巴基斯坦遇襲事件中,兩名中國登山愛好者遇難。雲南人張京川掙脫繩索逃脫,成為唯一的幸存者。6月24日,4名來自上海的中國公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被入室罪犯殺害。
最近幾年來,中國人在海外“受傷”的事件頻發,除了遇襲,還有被搶劫、綁架、傷害等情況,引發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國人在海外頻“受傷”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國人走出國門的機會日益增多,如求學、工作、旅游、探親,海外安全問題凸顯,其中以人身安全問題為重中之重。僅最近半年時間,國人在海外就多次遭遇“傷害”。
除了最近發生的兩起事件,今年被披露的典型事件還包括:3月20日,一個由20多名無錫游客組成的旅行團,抵達巴黎不久后就在一家餐館遭到搶劫,領隊面部受傷﹔當地時間6月14日,6名葡萄酒工藝學專業中國留學生在法國吉倫特省遭到3名當地不良青年襲擊,一名女生傷勢嚴重﹔6月初,我國多名涉嫌非法採金人員在加納被羈押,經過交涉,加方同意予以釋放……
外交學院教授夏莉萍將國人在海外“受傷”事件歸為三類:專門以中國人為對象的﹔突發事件,包括交通事故、當地發生戰爭、恐怖襲擊等,中國人不幸成為受害者,如波士頓爆炸案﹔受到其他傷害,並非專門針對中國人的,如國人在巴黎被搶被盜事件。
為何國人頻頻在海外“受傷”?
隨著一起又一起事件的發生,公眾不禁產生疑惑:為何國人在海外頻頻“受傷”?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曾撰文指出,一些國家的法制相對說來還不夠健全,發展水平不高,社會矛盾也比較尖銳,社會動蕩時中國人難免會被動地卷入其中,成為受害者。但他並不認為中國公司和公民在海外的環境普遍險惡,“即便是在高風險和動蕩地區,針對中國公司和公民的襲擊並不比針對其他國家公司和公民的襲擊更多。”
在夏莉萍看來,國人在海外頻遭傷害,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出去的人越來越多,發生“受傷”事件的概率也越來越大。目前,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到發展中國家進行開拓活動,而個別中國企業和員工存在不規范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與當地政府和居民的沖突。
此外,一些中國公民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是導致“受傷”的重要原因。許多中國游客隨時攜帶大量現金,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夏莉萍回憶起有次她到非洲某國去,就有中國人隨身帶了幾千美元的現金,並在公開場合拉開了錢包,正好被當地的犯罪分子盯上,結果車剛到旅館就被搶了。
隨著經濟的下滑,一些發達國家的治安環境也開始變差。夏莉萍認為,一些國家和地區對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不夠、犯罪率偏高,是導致傷害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