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3日11:28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字號:
摘要:最近,海內外華僑華人都在熱議“中國夢”。“什麼是‘中國夢’,就是由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匯成的民族夢想。對於個人來說,它沒有那麼偉大,有時候可以很平凡。”劉炳義說。 |
實業報國的公司“掌門人”
上世紀80年代,正是日本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日本在國際上的聲望也如日中天。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各方面都被日本遠遠甩在了后面。這對身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形成強烈刺激。
擔任京都大學中國留學生會副會長時,劉炳義就常常想“國家將我們送到日本來留學,我們一定要能做些什麼讓國家強大起來”。夢想不知不覺升級,報國成了劉炳義新的夢想。
為了將日本的產業制度、技術和產品引進中國,他組織同學成立學習小組,經常深夜聚在一起琢磨著如何報效祖國﹔國內發生災害,他一次次上街募捐,直到聲嘶力竭。雖然辛苦,但劉炳義心裡卻充滿著一陣陣激動。這種情懷,或許讓現在有些中國留學生難以理解。但劉炳義那一代留學生,確實是用青春和汗水,將人生價值真真切切和國家命運聯系在了一起。
博士畢業前,劉炳義覺得自己今后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回國當老師,一是回國從政,一是回國做實業。每一條路都有“回國”這個關鍵詞。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個超越了他能主宰的人生變故,讓劉炳義毫無其他選擇。在導師的安排下,畢業時他留了下來,進入日本關西電力集團的一家技術咨詢公司工作。“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對於當時痛苦的選擇,劉炳義至今仍感到很無奈。
但是從小受過磨難的他,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進入公司不久,劉炳義又在他的人生中創造了一個奇跡。這個部門裡唯一的外國人,成了公司最年輕的科長。他帶領4個人的團隊每年創造近5億日元的產值,年薪過千萬,這個中國年輕人成了公司裡的“傳奇”。然而2000年,36歲的劉炳義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職創業。
在那個本命年裡,劉炳義開始彷徨和困惑。他覺得自己離報國的夢想越來越遠,賺再多錢也讓他感覺不到讓人充實的力量。再不出發就老了——劉炳義重拾報國夢想,開始了新征程。
當時的中國在經歷20年高速發展后,各種環境問題開始突顯,環境產業對於中國的意義不言自明。劉炳義就從這裡入手,開始實現“實業報國”的夢想。他成立了以環境技術轉讓、環境評估咨詢、環境產業融資等為一體的日本太比雅株式會社公司,將先進的環境能源技術引進中國,說服和幫助了許多日本環保企業到中國發展,為參與中國的環保事業,劉炳義每年有一半時間奔波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
經過13年的發展,日本太比雅已成為立足中日、服務亞洲的國際化 專業化咨詢商貿型企業,業務領域從環保、水、能源領域逐漸延伸至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以日本太比雅株式會社為核心企業的太比雅集團公司現在已發展成為在日本擁有3家子公司,在中國擁有6家控股或參股的子公司,並在新加坡、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擁有多處海外事務所的跨國集團。為實現報國夢想,劉炳義一路前行,已經將業務從中國擴展到了亞洲。
“生存的壓力、現實的無奈,很多人不得不步履蹣跚地往前走,然而你能走多遠?真正讓我們前行的,應該是夢想!不管這些夢想多麼平凡。”採訪接近尾聲,劉炳義仍然很淡定的述說著。(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