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13:24來源:新華網字號:
6月的一個下午,記者與剛獲得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韓國賽區冠軍的崔珍皎約在了首爾的孔子學院見面。這裡地處繁華的江南區,但因為坐落在被商區包圍的“弄堂”裡,反倒有幾分鬧中取靜的感覺。
雖然心裡早有准備,但崔珍皎一開口,那近乎中國人般自然的發音和語調還是把記者怔住了。見記者愣了一下,崔珍皎笑著對記者說:“我從小在中國長大,我可是半個中國通噢!”
隨后她便同記者聊起了她與中國的不解情緣。早在1995年,小珍皎便隨父母到了中國威海,那一年她才7歲。當時爸爸在中國做生意,媽媽在一所國際學校做行政工作,小珍皎快樂地在威海度過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幸福時光。
“我喜歡威海,喜歡中國,因為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這裡,所以那時的中國就是我眼裡的家,”珍皎說,“周圍的朋友大都覺得漢語難,但對我而言學習漢語是件快樂的事,而且漢語中有些發音跟英文相似,語序也差不多,這還對我后來學習英文幫助很大呢。”
高中畢業后,崔珍皎回到韓國。一向酷愛美食和中國料理的她一開始在首爾大學攻讀食品與營養學,但把美食變成一串串化學元素和符號讓崔珍皎失去了興趣,大二時她重新選擇了中文專業。對此,爸爸媽媽十分支持。
崔珍皎說,她喜歡漢語、喜歡中國文化很多都受到爸爸影響,她說,爸爸早年在台灣上學,喜歡中國文學,推崇儒家思想,還喜歡研究《周易》,家裡的書櫃上擺滿了有關中國的各類書籍。就是這樣的耳濡目染,讓珍皎越來越沉醉於中國文化。
另一個讓珍皎迷戀中國的原因,就是中國壯麗的山河。“最讓我震撼的是張家界的雪景,”當談到中國的旅游景點時,珍皎興奮地說。去年冬天爸爸開車帶著全家在中國自駕游,從威海一路向西經過許多城市。在看見張家界的懸崖絕壁被大雪覆蓋后茫茫一片時,那種震撼、那種美無法用語言形容。
令她印象深刻的還有近幾千米長的隧道、高山間的索道和修建在高山上的高速公路。珍皎說,2001年第一次自駕游時,這些都還沒有,這讓她感覺近10年來中國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科技的發展令世界矚目。
談到學習中文給她帶來的變化時,崔珍皎說:“太多了。”一方面,交到了很多中國朋友、還有像她一樣喜歡中文的外國朋友。另一方面,學中文讓她變得越來越自信,事實上周圍很多同學和朋友都十分羨慕她能把中文說得這麼好。
珍皎說:“其實現在我的‘中國夢’很具體,如今越來越多韓國企業在中國設廠投資,但因為中韓兩國文化的差異,韓國老板會把自己的企業文化強行灌輸給中國員工,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造成上司與下屬的溝通不暢和摩擦,從長遠上說也不利於公司發展。我就想改變這種狀況,為前往中國投資、留學的各類人提供咨詢,讓他們了解中國文化,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和發展。”
今年已是首爾大學大四學生的崔珍皎,除了忙畢業論文外,還堅持打工,最近她就在一家網絡媒體上找到一份兼職,專門向中國人介紹韓國美食。她高興地說這完美地融合了她大學所學的兩門專業。剩余時間則幾乎都被她用來准備7月在湖南長沙舉辦的“漢語橋”比賽了。
問起父母及自己對本次大賽的期望時,她略帶羞澀地說:“當然希望是第一名,不過在爸爸心目中,女兒已經是最棒的第一了。這次是代表韓國去參加比賽,更主要的是想通過大賽交到世界各國的朋友、開闊視野,也好檢驗下自己的真正水平,丈量出‘中國夢’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