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印尼歸僑鄭木梅:甘做“一塊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2013年06月18日10:31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當過老師、操作過卷揚機、當過鋼筋工……每一次工作的調動,印尼歸僑鄭木梅從來沒有說半個“不”字,她總是在第一時間報到履職,讓自己在極短的時間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中新網(鄭州)6月18日電 當過老師、操作過卷揚機、當過鋼筋工……每一次工作的調動,印尼歸僑鄭木梅從來沒有說半個“不”字,她總是在第一時間報到履職,讓自己在極短的時間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日前,鄭木梅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我就是國家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隻要國家需要我,我都願意去嘗試,退休前是這樣,退休后還是這樣。”

  據鄭木梅介紹,新中國成立不久,一切百廢待興,國家號召國外的有志之士回國建設新中國。當時,回來的還有一大批的海外人士。1953年,年僅4歲的她跟隨父母從印尼邦加島漂洋過海來到了河南鞏縣(今鞏義),父親被分配到了當地的一個建材廠,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干。她父親是一個非常正直、嚴於利己的人,她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嚴格要求自己。畢業后積極服從國家安排,當過老師、操作過卷揚機、當過鋼筋工……“回顧以前走過的路,曲折或坎坷,至今回憶起來,似乎仍然能聽到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機器的轟隆聲……一切是那麼親切而熟悉。”鄭木梅告訴筆者。

  初中畢業后,鄭木梅在開封就讀於一所師范學校,畢業后就分配到了商丘健康路小學,當時學校隻有幾排平房,學生也很少。后來,得知同學們分配的工作比自己好后,她也並沒有羨慕他們,她認為既然來到了這裡,就一定要盡到當老師的責任。鄭木梅告訴筆者,當地的人們並不太重視教育,所以作為老師要經常下基層給家長做思想工作,路途中還會經常看到大部分孩子都在外面撿樹葉,或者是路上玩耍。看到這種現象后,鄭木梅發誓一定要說服他們的家長,讓這些孩子們接受教育。但是想要說服這些家長讓孩子上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來來回回要跑好多路,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雙鞋,腳上磨出多少水泡。但是在鄭木梅看來,能說服更多的家庭讓孩子上學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學校的生活是快樂的,也是短暫的。為了響應國家“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她回到鞏縣(今鞏義)建材廠接受再教育。擰螺絲,操作卷揚機、綁鋼筋也就成為了工作中的一部分。鄭木梅指著手上的繭子說:“回想起在工廠的那些日子,也是最難熬的日子,由於手套比較大,干起活來不方便,也非常慢,有時候必須摘掉手套才能完成,所以手掌和手指上磨了好多水泡,水泡破了之后,鑽心的疼,第二天還要在烈日下接著干活。后來時間長了,手上也起滿了繭子。工作過程中很苦很累,在工人師傅們幫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車間的生活由枯燥無味逐漸變得有意義起來,讓我覺得當時的生活非常充實、非常快樂。”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