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中餐館遍及全美各地 從大城市漸向外擴散(圖)

2013年06月08日11:27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從90年代電視劇“老友記”(Friends)到近年當紅的“花邊教主”(Gossip Girl)、“摩登家庭”(Morden Family),可以看見中餐外賣出鏡頻率增加。

中餐館遍及全美各地超5萬家從大城市漸向外擴散

  在外州一些小鎮也有中餐外賣店。(王艾香 攝)

  90年代起中餐廳走出大城市,開遍全美。(王艾香 攝)

  中新網6月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從90年代電視劇“老友記”(Friends)到近年當紅的“花邊教主”(Gossip Girl)、“摩登家庭”(Morden Family),可以看見中餐外賣出鏡頻率增加。20年來,中餐館從美國大城市逐漸向外擴散,已經遍及全美各地。根據“餐通訊”今年初的統計數據,全美有5萬多家中餐館。現在更多華人將開餐館的觸角伸向日餐、鐵板燒自助餐、主流連鎖餐廳,不再搶中餐地盤,而是希望分享美國其他種類餐廳的市場

  美國華人餐飲業協會會長陳鍵榕表示,從上個世紀60年代移民來美的華人開始經營中餐館,到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在大城市的中餐館越來越多,90年代開始,隨著福建移民的大量增加,逐漸將中餐館由紐約等大城市開到美國各地,因為當時紐約已經很難租到店面了,而且中餐館數量也幾乎飽和。

  攢錢創業 外賣店起家

  當時空手而來的福建移民多數靠打工攢錢,積蓄有限,很多人都從中餐外賣店開始做,以降低生意風險。隨后很多人通過外賣餐館賺得了第一桶金,就開始擴大店面,或者新開自助餐和更高檔的壽司店。

  陳鍵榕指出,90年代還沒有衛星導航設備,福建人為了開拓外州中餐市場,開車到美國各地轉,到每個城市、每個鎮看有沒有中餐館,然后記下當地出租店面的電話,然后回紐約讓會說英語的親戚朋友幫忙打電話租下店面。在開車到外州看餐館的時候,他們對當地幾乎沒有太多了解,對餐館的未來也完全沒有把握,相當於一場賭博。

  到紐約以外開餐館的福建人不少是長樂鄉親。長樂公會榮譽主席鄭淞表示,長樂市有30多萬人在美國,60%至70%從事中餐業,從最開始的外賣店,到后來興起的自助餐,中餐館在美國經歷了1998年至2008年之間十年左右的黃金發展期,幾年前已經達到飽和,2008年金融風暴后開始走下坡路,隨后不少中餐館開始打“價格戰”,引發惡性競爭,價格戰的后果是中餐質量無法提高,甚至下降。

  壓價競爭 多入不敷出

  鄭淞認為,絕大多數的中餐自助餐廳在走下坡路,這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也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必然。首先中餐自助餐廳都是家長帶孩子一家人到餐廳用餐,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很多家庭不再舉家外出就餐,而是更多在家裡做飯﹔另外,不斷有華人新開餐館,在市場已經飽和的前提下,使得競爭過大,一些小鎮上都有好幾家中餐館﹔最后是因為近年成本上漲,但中餐價格不增反降,房租、人工和食材成本都在上升,讓很多中餐館入不敷出。

  在新州Toms River鎮上開中餐外賣店的長樂籍業者高憲富表示,他十幾年前年接手該外賣店,生意一直不錯,但最近15年來該鎮上的中餐館從當初的三家猛增至20多家,有外賣、堂吃和自助餐,還有華人開的好多日餐店,盡管小鎮人口也不斷增加,但是在這個目前人口8萬多人的小鎮上,中餐館的競爭日趨激烈。

  高憲富認為,中餐五年前發展到了高峰,新開的餐館都集中在1995年至2003年間開張,現在很少有人開中餐館了。而且傳統中餐館還面臨一個難題—請人難,尤其是外州的餐館。上一代移民年紀漸大,要麼退休,要麼轉至別的行業,而新一代年輕移民不僅人數少,很多人也不願意到中餐館做工,因為時間長、工資低,還很辛苦,“現在很多年輕移民有了更多選擇,更多人願意學日餐,而非中餐”。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