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9日13:19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10歲的黃思褆和12歲的梁靄怡研究加拿大早期華裔史,通過自己的理解及富想象力的創意,建造3D模型以展示華裔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艱辛,表現華人對加國的貢獻。 |
黃思褆自創立體模型,體現太平洋鐵路華裔工人的艱苦生活。
中新網5月29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建造3D模型展示華裔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艱辛、以詩歌反映《排華法》時期加國華裔所受不公平待遇﹔這些都出自兩位高小同學之手:10歲的黃思褆和12歲的梁靄怡研究加拿大早期華裔史,通過自己的理解及富想象力的創意,表現華人對加國的貢獻。她們獲選代表列治文,出席卑詩祖裔展(Provincial Heritage Fair),介紹研習成果。
黃思褆是卑詩列治文基督教學校(Richmond Christian School)5年級學生,她以《血與鐵》(Blood &Iron)為作品題目,表現參與建設太平洋鐵路的華工生活。她說:“血代表當初華人為修造鐵路的犧牲,鐵則是太平洋鐵路的意思。”
黃思褆參觀內陸“最后一根釘”
為更好與聽眾互動,黃思褆還自創游戲。此外,她還建造房屋、鐵路軌、炸藥等立體模型,希望以生動方式表達對華工敬意。
她還運用今年春假,隨家人到卑詩內陸克萊拉奇鎮(Craigellachie)的“最后一根釘”(The Last Spike)歷史景點參觀,獲得親身經歷。
黃思褆的老師費多魯克(Kim Fedoruk)贊賞她學習用功,認為通過對自己的理解以及極富想象力方式,表現出華裔對加國的貢獻。
梁靄怡訪UBC教授及人頭稅家屬
另一位入圍者、加拿大土生土長的梁靄怡,是列市彩思學校(Choice School)7年級學生。在老師岑志倫輔導下,梁以上世紀20年代初期實施的《排華法》為研究方向。她還在媽媽、卑詩大學(UBC)歷史系研究員潘美珠教導下,學會撰寫電郵預約訪問的技巧。
最后,梁成功與加拿大人頭稅家屬會主席周明輝、UBC華裔歷史系副教授余全毅等人進行面對面採訪,取得個案數據撰寫報告。
通過採訪,梁靄怡了解到周明輝小時候曾因膚色受人侮辱﹔而《排華法》導致余全毅的媽媽與家人被迫分離多年。梁靄怡感嘆說:“以前沒有想象過,他們(早期華裔移民)的生活是這樣艱苦,現在我覺得,我自己比他們幸福多了。”
梁靄怡在研習期間還創作了詩歌,講述華裔當年遭歧視情況,可見學生在師長引導下,可從研究先僑生活史中找到族裔身份定位,並通過尋根而理解社會公義議題。(孫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