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93歲中餐料理女王江孫芸:烹飪手藝成美國人回憶(圖)【3】

2013年04月27日08:56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上世紀60年代初,江孫芸(Cecilia Chiang)在美國舊金山開中餐館時,炒雜菜是當時全美唐人街大多數菜單上的主要菜品。有一點可以說明她的影響力:那種把肉和蔬菜切碎、以濃醬熬煮的“美國化”中國菜如今已成為大多數美國人的遙遠回憶。

  我從沒下過廚,但我很了解食物的色香味應該是什麼樣的。我的味覺很靈敏,記性也好,后來這些都成了我做菜的資本。

  《華爾街日報》:你當時來到舊金山時,唐人街是怎樣一個情況?

  江孫芸:我是1958年來的,和姐姐在一起,她當時住在克萊街和波克街一帶,就在唐人街邊上。我們吃遍了唐人街所有這些餐館。那時候,中餐館裡沒有桌布,也沒有餐巾,沒有菜單,隻有一塊黑板。有些餐館甚至連黑板都沒有。

  那時有一種“套餐”,通常是三四個菜,再加一個湯。無論去哪個餐館,都是蛋花湯,而且其中一個菜必然有豆芽。可以吃到糖醋裡脊,但其實所有菜都是酸甜口。我問姐姐,炒雜菜是中餐?她說,是的,在這裡就能吃到這個。可我們以前吃的中餐絕不是這樣的。

  我當時就想:這太糟糕了,我必須改變這個局面,我希望把真正的中餐介紹到美國。

  《華爾街日報》:你的菜單上都有什麼菜品?

  江孫芸:我當時不知道美國人喜歡吃什麼,所以在菜單裡放了非常多的菜品,甚至幾個月過去了,有些菜還都沒人點過。而且我還發現,有很多東西我在美國是買不到的。比如在中國可以買到淡水魚,美國就沒有,而且也找不到八角和麻油。

  《華爾街日報》:后來哪些菜火了?

  江孫芸:美國人對很多東西都有好奇心,比方說時裝。但在食物方面,他們還是顯得很膽小。當我把帶著頭的魚端上桌時,他們會說:請把這個菜送回廚房,把魚頭剁掉,我們不想看見魚頭。但我仍會把魚類菜肴全須全尾地呈現給食客,我真的很想在這方面教教美國人。

  他們不喜歡帶殼的蝦,那你隻能動手剝掉。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蝦殼也是有滋味的。像吃雞,他們不喜歡骨頭,覺得太麻煩。但在中國,我們覺得連著骨頭的肉是最好的。

  在唐人街,餐館裡從來都是用豌豆或胡蘿卜做的炒飯。我上的是蒸米飯,他們說飯裡一點味都沒有。我說,是沒味,這就是白飯,因為這是要就著菜吃的。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