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北京,打车需要等上半个小时已成“家常便饭”,碰到上下班高峰期和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要想打到出租车简直堪比中六合彩。 |
花钱买来不痛快
- 马 英 新西兰,现居北京
说起北京的“打车难”,我体会颇深。一次我的一位友人从奥地利维也纳回国,刚坐上从机场去亚运村的出租,司机就抱怨起来:“等了这半天,拉个几十块钱的活儿,我太不划算了。”朋友一路看着司机的冷脸,回到公司,忙不迭找到我说:“下次还是你来接我吧,这打车简直是花钱买不痛快。”还有一次,一位从德国来的客户到达首都机场后,已是夜里一两点。他不愿麻烦我,决定自己打车回酒店。可没想到,足足盼了3个小时才盼来一辆出租。首都机场既是北京的窗口,更是中国的窗口。要让外国友人对中国有个好的第一印象,出租车管理水平还得加把劲往上提啊。
在我看来,北京出租车管理水平相对国内其他城市来说,已经要好一些。但想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榜样,可改进的地方仍有许多。比如出租车预约、投诉电话号码的普及度还不够广,预约后能准时坐上车的概率也还不高。但我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以前咱们公共交通不行,现在做得很好;公共环境卫生不行,现在也做得很好。只要下大力气,“打车难”也将成为历史。
出租车司机
为什么出租司机高峰期拒载?让我们来听听出租车司机到底有哪些苦衷。
-柴师傅
我今年49岁,跑了15年的出租车。我是双班司机,和搭档各开24小时,这一辆车每月的份子钱是7200元,摊在我身上,每月工作15天,交给公司3600元份子钱,每天至少要挣240元,再加上吃饭、车辆的维修损耗,在不违章的前提下,每天最少要挣到700元,才能有毛利。我一个月玩命开,也就挣三四千元。公司为了防止留不住人,在司机入行前就收取了司机的抵押金,一个车两万。这事儿,司机有压力,却不敢往外说,怕回去给穿小鞋。
-张师傅
我开出租10多年了,之前换过不少别的职业,后来觉得开出租就挺好。我家在北京郊县农村,靠着开出租,我帮哥哥、姐姐盖了房。开出租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好的时候能有4000多元,跟村里人比,我觉得挺知足。我开的是双班里边的夜班,每天下午三四点开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就是舍不得休息,一个月只休个两三天。份儿钱和油钱逼着,休息和收入成反比,哪敢歇?
份儿钱是其次,油钱也不少,不管开车不开车,我和搭档的份钱一天就得200多元,开一天油钱就得300多元。虽然有油补,一个人一个月能发700多元,但杯水车薪,压力还是大。
我在我们公司的和谐车队,我们车队是标杆,从来不拒载。公司查得严,我们也不敢。前几天上面又出规定了,拒载要重罚。为什么会拒载?其实我能理解。要是堵车厉害,赚不到多少钱,还要耗很多油。再说现在双班制度确实存在,在北京城里跑出租的郊县司机数量多也是实情,到了交班时间,司机要回家,距离可能都不近,如果乘客打车是反方向,司机不太情愿也是自然。可是如果打击拒载太严了,司机干脆临近交班就挂“停运”牌不载客了,就会有更多乘客打不到车,这也不和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