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華人

旅英華人父親忙賺錢 缺席子女教育

2013年06月13日11:31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不少華人家庭中,養育孩子成了母親的“必修課”父親的“選修課”,當孩子跨入青春期,各種煩惱接踵而至,父親究竟扮演著何種角色,孩子的青春期第一課誰來上?要怎麼上才好呢?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英國僑報》報道,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父親們為家庭生計奔波操勞,付出了許多的汗水。不少華人家庭中,養育孩子成了母親的“必修課”父親的“選修課”,當孩子跨入青春期,各種煩惱接踵而至,父親究竟扮演著何種角色,孩子的青春期第一課誰來上?要怎麼上才好呢?

  性知識教育 學校挑大梁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華人父親對於孩子學校內提供的性教育課程表示滿意,因而也把此項“重要任務”放手交給學校,華人父親較少在性教育方面與孩子有直接的對話溝通。一家華人企業公司的老板王先生的兒子今年20出頭,他表示自己平時工作比繁忙,所以在孩子青春期教育時並沒有特別給兒子提供這方面的輔導,他認為英國的學校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好了,家庭中也不會特別聊此類話題。

  同樣,在一家中文學校教書的張老師有一個14歲的兒子,他表示參加過學校舉辦的性教育課程,家長與孩子一同聽講,他認為學校的課程講得清晰明了,使用動畫教學又避免尷尬,因此自己私下也不會與孩子討論這類話題。而一些家長則對孩子在學校性教育課程的學習不甚了解,在英國一家研究所工作的齊先生有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女兒,中學的時候讀的是女校,齊先生如實說,“我不了解英國學校對於孩子青春期教育及性知識教育。她回家后也不會告訴家長這些課程的學習情況。”

  早戀“沒法管” 華人父親持開明態度

  在英國的社會,十幾歲的學生“早戀”早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英國的學校也較少干涉。隨機採訪的多位父親均表示希望孩子不要早戀,最好是到大學再談戀愛。但是真的有早戀現象發生時,家長也“沒法管”,不會做過多干涉,盡量營造較為寬鬆的環境。

  王先生的兒子在中學時16、7歲就已經有女朋友了,但是兒子從小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對於交女朋友的事情並不會遮遮掩掩,他表示兒子已經帶女朋友回來見過家人。王先生說,“西方人比較開放一些,女生也帶我兒子見過她的家人,我覺得還是應當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然寬鬆的環境,相信他能夠自己把握好自己。”

  賺錢養家 父親“缺席”青春期教育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絕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的家庭教育都是由母親來承擔的,受訪的男家長認為自己主要的時間都花在“賺錢養家”,這一類教育還是交由母親承擔較為合適,女家長們也紛紛表示父親們“心比較粗”,很難顧及孩子身心發展的方方面面。

  劉女士表示,孩子的父親因為性格比較固執,與孩子有時容易引起爭執,例如父子倆下象棋,都較勁不肯認輸,“他不怎麼管孩子這方面(青春期)的事情,但是也在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劉女士說,吃完晚飯他爸爸就會叫上兒子一起出門溜達一圈,一路上兩個人會聊各款新車,政治歷史等等。兒子與父親聊的東西則與母親截然不同。來自福建的母親李女士有一個15歲大的女兒在上女校,李女士的丈夫從事修車行業,工作比較辛苦,也常常很晚回家。她表示女兒青春期的所有事情都是和媽媽說的,爸爸隻關心她的學習,在這方面也從不過問。

  倫敦格林威治中文學校的校長陳雪表示,英國的華人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主要還是更集中在子女的學業問題上,她也坦言,80%來開家長會的家長都是母親,父親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多為經濟支柱的角色。陳校長表示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迷戀上facebook,網上聊天等,因而和家長交流機會較少。中文學校也在會在每學期考完試后專門抽出時間給這些處在青春期的男女生分班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陳校長也特別談到對於子女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自由和放縱只是一線之差,家長需要把握好這個度,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盡管在採訪中,大部分父親很少親自對子女進行青春期教育,然而這些父親們還是時刻在關注自己子女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偉大的父愛或許沒有母愛那麼明顯和細膩,他們也在用著自己不同的方式去關愛孩子。不少父親開誠布公地談了自己對於家庭教育的想法。

  從事餐飲業管理的胡先生來英國多年,有三個兒女,最大的女兒22歲,最小的兒子14歲。他說,“其實每個父母都是用真誠的心去愛自己的孩子,作為父親努力賺錢,讓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是最重要的。”他也坦言因為自己忙碌的工作,沒有很多時間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父親就應當樹立起威信,我不同意現代教育要和孩子打成一片,我更加認可中國傳統的教育,要給孩子樹立規矩。”

  大部分的華人父親都希望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行動上的榜樣,在研究所工作的齊先生也表示父親應當以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如在正直,勇敢,誠實方面,做好榜樣。他認為在青春期,孩子可能會不聽話,但父母的實際作為還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當上“繼父”的B先生則強調與孩子建立互信關系,再培養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我和孩子的相處方式首先是朋友,然后是家長的關愛。”(韓夢佼 白雪)

分享到:

(責編:邢若宸、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華人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