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14:06:00|来源:文汇报|字号:
跨文化“转译”其实很微妙
在操刀《包拯传奇》的过程中,一定会直面一个问题:中国元素应该如何“解构”。“我认为,这倒并不是‘元素’的问题,而是距离产生的新意,”作者表示,“是对中国历史由衷的兴趣,是讲故事的专业度和角度。”
“审美的距离感”的确吸引了法国读者的目光。“包拯是中国的福尔摩斯。他的公正无私令君主都要敬畏三分,同时也是一个推演能力极强的法官。”法国瓦纳奥贾丁书店店长迈克·里那德在读完《包拯传奇》后说。
“生活在11世纪的包公,因其刚正不阿、严打贪腐投机而获得美名。”法国《世界报》曾撰文《传奇包公的成功再现》,“冷酷无情、廉洁奉公、执拗倔强,包公就是正义的化身。他和他的团队踏遍11世纪的中国,鞭笞贪官污吏,重建社会秩序。”
投石问路取得成功后,出版方发现,中国文化在法国大有可为。法国是世界漫画第二大国。虽然在产量上略逊于第一大国日本,但漫画的丰富性多样化要超过日本。在法国,优秀的连环画家享有极高的艺术地位与荣誉。采用分镜头形式表现剧情、用大开本造册的法国本土连环画可谓在全球有独树一帜的魅力与特色,它与中国传统单页单图、采用白描绘法的连环画不同;与四格式绘图、人物外形极致俊美的日本动漫也有显著差异。有文化学者介绍,法国人最钟爱的连环画题材为悬疑、侦探、科幻,牢牢抓住这三大题材,就能抓住法国人的心。看连环画早已成为了法国人获得文化启蒙、灵魂成长和优美生活的一部分。但就是这样一个“第九艺术”氛围浓郁的国度里,竟然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也有连环画。
在《包拯传奇》后,FEI出版社还创作了以日本侵略中国为时代背景的《丫丫历险记》、女性视角强烈的《石秀》等畅销作品,并且把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四大名著连环画依次引入法国。“中国最宝贵的不是金融增长,而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意义。”徐革非说。《三国演义》中的“官职”,法国本土翻译参照了同时代法国历史中相近的官职名称,力求消除这种认知上的距离与隔阂。
讲中国故事并不意味着仅仅把中国连环画翻译成法语,而关键在于讲故事的能力。审美需要距离,这种跨文化的“翻译”其实很微妙。法国人能否理解《红楼梦》中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和爱情模式?《三国演义》里所有出场的人名和官职应该怎样翻译?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即便是中国本土读者也会产生阅读的不适。而日本动漫对中国连环画进入法国市场的阻碍也是不容忽视的。日本动漫在法国青少年中大受欢迎,而一些中国的经典题材和人物,早已被日本动漫人“变形”,比如将《西游记》改编为《七龙珠》,以至于法国青少年以为,孙悟空是日本人……这种种的矛盾和两难都是向外“转译”中国文化需要直面的挑战。
据在法学者介绍,如今许多法国小学已经开始教授孩子汉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纷纷前往中国留学、旅游。欧洲正关注着中国,试图了解中国,无论是出于未知的神秘、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经典人物进入异国的文化视野,未来将形成一个愈加饱满的中国形象。(童薇菁)
![]() |
包拯 连环画 包青天 转译 描绘法 文化启蒙 文化学者 文化视野 文化空间 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