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15:00:00|来源:光明网|字号:
(左图为书房一角,右图则是冰逸的艺术创作中道具之一:一件长裙。)
来路不明的画家
且慢——话说回来,冰逸又是谁呢?
你当然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她的来历:2005 年获耶鲁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从耶鲁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纽约州立大学的老师,主持博物馆学和策展学的研究;她那篇关于楚汉文化差异的“重读马王堆”的博士论文在2006 年获得过Proquest文库全球70000博士论文中“十大最受欢迎博士论文”的美誉;她曾经主持过北京蓬皮杜的项目;从2007年开始,她的展览足迹遍及北京、上海、纽约、布鲁塞尔、芝加哥、柏林、西班牙……你也可以查询到,她的创作涉及绘画、装置、影像、观念,她甚至也做时尚品牌,做小型的沙龙式的学院,做金融和房地产,做美术馆的馆长……不一而足。
但她似乎仍然是个无名者。你不会在大众媒体报道中找到她作品的拍卖价,不会在惯常的艺术家名单中发现她的名字,你甚至找不到一篇像样的严肃的评论她的艺术的文章。
唯一的例外来自高名潞和徐冰。2008 年,冰逸在纽约MaxProtetch项目空间举办题为“浮生六记”的个展,策展人高名潞认为“冰逸的艺术透露着一种贵族式的优雅”,而徐冰则干脆以自甘懵懂的方式来反衬她的高明:“她是会画画,还是真的不会画画?用笔和颜色完全看不出章法。‘胡涂乱抹’,来路不明。”
“真正的绘画,其实是说不出来的。”他在评论中如此写道,“这是绘画存在的理由。也是冰逸画了这么多年,没有人可以给她的画写出好的文章的原因。”
8月28日,趁着摄影师在准备拍摄前的工作,冰逸干脆回到她那张巨大的画案前,继续她那张漫长的长卷。也许她并不介意偶尔被窥探自己如何创作——蘸墨、调色、下笔,却不是传统绘画中的任何形象,没有山水,没有草花树木,没有茕茕孑立的倚杖老翁,也没有抚琴观岚的士人,她只是反反复复地在宣纸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应该如何形容那种笔墨的轨迹呢?这么说吧:就像是雨水在玻璃屋顶上冲刷出的灰尘的模样。
这种“来路不明”、“毫无章法”,对大多数观者而言可能是一种障眼法。是的,她没有学过西画和国画,但她从19岁开始,就在波士顿美术馆看中国绘画的真迹(上手看的就是《十三帝王图》),21岁时又跟随王方宇和王季迁两位老先生一起看画——前者是研究八大山人的权威及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而王季迁则是享誉海内外的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和学者。再之后研究的是马王堆,“这是我们中国最璀璨的文明”——以至于她愤而言说:
“中国人从14世纪以来就不断地抛弃自己最好的东西,以至于我们对自己曾经有多美好多宏大多瑰丽都忘记了——明代到清代的绘画,除了八大山人,那些画能看吗?张大千这么破烂的画家,居然卖得比毕加索都贵,这很荒唐你知道吗?”
那时她坐在起居室的单人沙发上,背景是那个深色的不规则的书架,窗外变亮的天光映照她的脸,“所以,其实(我的画)没什么无法评价,只是因为我们有多好,我们自己都忘记了。”
“我们就这样忘记了。”她重复道。天地在宣纸上的显影
![]() | ![]() |
冰逸 云游 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