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1日08:5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張魯庵制四九印泥。在缸蓋裡他手書:“四九,一九五三年七月二日制。”
在張大千、吳湖帆等知名書畫家的畫作上,一枚枚紅色的鈐印凝聚著大師的珍重和時光的印記。卻鮮有人注意,這些鈐印用的都是什麼印泥。印泥是隨著印章廣泛使用而產生的,據記載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上好的印泥價值不菲,在古代用一兩黃金換取一兩印泥是常有的事,所以有“一兩印泥一兩金”的說法,可見藝術家非常重視印泥的質量。
日前,國寶“魯庵印泥”在消失了50多年后,在北京宣布復出。93歲的魯庵印泥第二代傳人、書法及篆刻家高式熊和第三代傳人、印泥大師李耘萍現場講解並演示了制作工藝。
魯庵印泥由西泠印社早期成員、著名篆刻家、收藏家張魯庵於上世紀30年代創制,被齊白石、張大千等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及著名印譜選為首選印泥。魯庵印泥被稱為書畫篆刻界的國寶,具有“印色鮮艷雅麗、質薄勻淨、細膩溫潤,色似紅緞、稠如面筋、狀如絲絨,歷久不變、永不褪色”的特點。故用此印泥,即便連鈐細元朱文印十方,印文也不會走樣,一批珍貴的篆刻名作在魯庵印泥的襯托下才能完整地展現出來。1962年,張魯庵臨終前將“魯庵印泥49號秘方”托付給高式熊,叮囑其將制作工藝傳承下去,秘方捐獻國家。但因世事變故,魯庵印泥絕跡數十年。2008年,高式熊將秘方捐獻國家,又正式收李耘萍、高定珠兩位為徒。
高式熊表示,自己和張魯庵先生是20年的好友,在張魯庵在世時就在他指導下做過印泥。魯庵印泥由於全手工制作,成本材料珍貴,工序復雜,一個人一年也就能做一斤左右,現在主要提供給一些藝術家使用,不對外公開銷售。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杜弘說,魯庵印泥復出,無論對書畫界還是文房四寶界都是一件大事:首先它的復出解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問題,非遺保護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生產性”保護,而不是放進保險箱﹔第二,填補了中國高端印泥的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