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媒體總結海外買房:美房子出租收入低於北京【5】

2013年05月21日08:28來源:北京晨報字號:

摘要:全球的開發商都跑來中國賣房。有人說,除了想混個身份,還考慮到國內買房限制,就讓自己的錢出去轉一圈既安全又保值吧。

  買房課堂

  做好功課再出手

  一般而言,美國對外國投資者持歡迎態度。中國人隻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証明和合法入境美國的簽証即可。隻要你擁有中國護照,即使沒有美國簽証,也可以通過傳真完成交易,但買房手續相對復雜。房產交易的基本流程如下:

  持有中國護照和合法來美簽証的中國人申請正式貸款提前批准信(30%以上首付),選擇想要買房的地區。然后與自己的房產經紀人討論購買要求,經紀人介紹看房,選房。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房屋買賣雙方都有各自的經紀人,討價還價的過程也都由雙方經紀人來完成,由於美國人認為口頭談錢並不禮貌,所以每一次報價都需要通過經紀人以書面形式報出。

  此外,如果你的報價過低,還有可能會被房主認為“不禮貌”而拒絕交易。價格談攏后,需要填寫買房出價合約書,付定金支票,定金支票存入第三方公証托管公司。之后,便是房屋檢查、維修以及一系列的房屋報告審閱,包括公証托管書、前期屋主(產權)報告、白蟻檢查報告、房屋保險等。等貸款資料簽署后,便進入到公証托管的結尾步驟,隨后便是交房檢查、銀行放款、資料登記和交收鑰匙。視材料齊全的程度,走完整個流程在2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

  吳荊告訴記者,在美國買房首先要明確需求。是為子女教育自住還是投資,不同城市的氣候條件、法律政策、人口構成、文化氛圍都是不應忽視的因素。在美國看房,也不是你想什麼時候看就能什麼時候看的,如果沒有預約就貿然前往,隻能填齊一疊厚厚的資料,然后開始漫長的等待。

  美國養房子的費用主要包括房產稅、房屋保險和物業費。除了交房產稅(各州房產稅率不同,大約在1%到3%之間)外,如果購置的房子在自然災害多發州,還要在房屋保險中,額外購買加保地震險、颶風保險等。而物業費則根據不同的房型不盡相同,但一般年代越久遠的房屋物業費越貴。上述費用,買房人也要考慮在內。

  記者觀察

  不差錢

  也別跳大坑

  “到國外買房”如今成了流行語。這不單是國外開發商和中介機構在不停地給消費者灌輸理念,連中國社科院在日前發布的2013年《投資藍皮書》也明確表態:“投資中國樓市不如去美國買房地產。”即便事實如此,到海外置業就一定能佔到便宜嗎?答案是否定的。

  海外置業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有了答案。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貨幣上升三倍后,就曾經歷過“買下美國”的慘痛結局。1989年,當日本人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美國文化的象征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以及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時,在外界甚至是美國人都認為美國資本主義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筑屬於日本人了。不僅如此,日本人還在不斷刷新著收購美國資產的紀錄,包括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且主要集中在飯店、高級住宅等不動產方面。從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業總共進行了21起500億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並購案,其中有18起的並購對象是美國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結果,“經濟規律”給日本人上了一課。三菱公司購買洛克菲勒中心不久,就因為經營不善,難以承受巨額虧損,不得不以半價再次賣給原主。索尼購買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行為,后來也被証明是日本虧損最大的企業並購案。同樣,日本人以8.4億美元購買的圓石灘高爾夫球場以及風景優美的“十七英裡公路”,最終又被迫以8.2億美元的價錢賣還美國賣家。

  人們不得不承認,當初那些被認為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的美國資產出售者其實是對的。他們把所持資產日后可能的盈利都提前變現了,而且在出售資產時得到的大量資金為新技術革命奠定了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再次搶得先機。為此,美國被認為是總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最大限度地發現成功之路的領先者。

  不得不說,美國的這一招數開始被更多發達國家效仿。多年研究海外移民政策的資深人士直言:“每當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時,都以放寬投資移民政策來救市。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這些傳統移民大國如此,塞浦路斯、葡萄牙、希臘等一些歐洲國家也不例外。以塞浦路斯為例,這個國家也正是在2008年遭遇經濟危機后,採取寬鬆的買房移民政策,房價才開始走出低谷。”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透露:“雷曼事件后,我到華爾街去走了走,當時美國人直言指望著中國人去救他們呢!”

  佛家說: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盲目“施救”,尤其是還抱著佔點便宜的心思,能幫人利己嗎?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樁又一樁的受騙案:在美國“買房卻養不起”﹔在塞浦路斯買房,卻沒拿到綠卡﹔在加拿大購置地塊,卻被迫閑置……

  事實証明,天上很難掉下餡餅。千萬別圖著便宜、不了解行情甚至是看著圖片就輕易決定在海外置業。或許,就是別人挖好大坑,等著“有錢”的中國人來跳呢!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