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澳媒:觀念不同中國老人難在海外與兒孫同住

2013年05月21日08:22來源:環球網字號:

  澳大利亞新快網5月20日文章,原題:相見好同住難 “隔代帶孫”易產生摩擦

  含飴弄孫是許多中國老人的晚年心願。出於幫助小家庭,齊享天倫之樂的想法,許多中國老人不遠萬裡或移民或探親來到澳洲,幫助子女照顧家庭,包括做菜煮飯、看護(外)孫兒孫女、做清潔及其他家務。

  但相見好,同住難,再加上教育孫兒方式新老觀念存在的分歧和身處移民環境的掙扎,一大家子生活其樂融融這一目標在異國他鄉並不容易實現。溝通不暢,很容易產生摩擦,嚴重的還掀起家庭風暴。

  婆媳教育理念不同起沖突

  女士住在康士比市(Hornsby),她的婆婆來自農村。在兒子出生之前,王女士對婆婆沒有太多抱怨,兩人相處融洽。她認為婆婆為人朴實、熱心腸、勤勞節儉、吃苦耐勞。但兩人從王女士的兒子一出生就開始杠上了,到后來王女士的婆婆是一肚子的不高興回國。

  王女士覺得婆婆的育兒觀點和方法已經落伍。“其他方面我都可以無所謂,但在養育孩子方面我不能遷就,我堅決按照自己的方法。”王女士說。

  首先是使用紙尿布還是傳統尿布的問題。婆婆帶了很多自己織的寶寶用的手套襪子、開襠褲和傳統尿布。手套襪子王女士很開心接納了,開襠褲則堅決扔掉:“在澳洲沒有小孩子穿開襠褲。”

  目前王女士的婆婆已經結束一年的探親期回國,但是滿心不歡喜。王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孩子的教育和起居飲食上,許多都是小事,但是就是這些細節難以調和,進而引發矛盾。一個人的固有觀念很難改變。為了避免家庭矛盾,雖然辛苦,但我情願自己帶小孩。”

  女兒對母親過度介入教育不滿

  有的人認為同一屋檐下婆媳相處本就是千古難題,再加上對下一代的培養產生的沖突,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如果是和自己的父母同住,情況也許有所不同。

  居住在車士活區(Chatswood)的趙女士則完全不這麼看:“正因為是自己的父母,相處上沒有任何顧忌,才更容易產生矛盾。”與王女士不同,趙女士是和自己的媽媽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有許多沖突。

  趙女士的媽媽是小學語文教師,曾在當地獲得優秀教師稱號,在對外孫的教育上絕對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容別人反對。但趙女士也是性格強硬,所以兩人經常發生爭執

  趙女士的媽媽對記者說:“我不是目不識丁的人,也不是老古董,教育方法和兒童心理我都了解。我們老人從早忙到晚,女兒不領情還老挑錯。真叫人傷心。”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