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華僑在澳洲的奮斗史——砥礪百年融入主流【5】
2013年04月12日08:50來源:文匯報字號:
摘要:“第一個來到澳洲的中國人,抵達這片土地的具體時間已無從知曉。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澳洲,在最早50年內已經有了中國移民。” |
“時間囊”裡藏有華人心聲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德信街南北兩端建起了鋼筋水泥的大牌樓,成了華僑華人在當地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象征。
大牌樓頂部為中國宮殿式琉璃瓦,兩邊鑲嵌花崗石,但在牌樓正式安裝時,“美化德信街委員會”認為應該再增加些中國元素,便決定在北側牌樓下埋入一個“時間囊”。
曾筱龍說,當時埋入地下的“時間囊”是一個不鏽鋼鐵箱,裡面放著四樣物品:一罐來自中國的泥土,原本華人在澳洲過世后要把骨頭帶回中國埋葬,以示入土為安,“如今有了中國泥土,寓意華人在澳洲也能魂歸故裡”﹔一份當時的澳洲報紙和一份已有百年歷史的華文報紙,“一來顯示華人文化源遠流長,二來代表華人在澳已與這裡的文化相互交織”﹔一隻金龜,“象征福氣、財富與長壽,祝願華人在這裡吉祥如意”﹔一些中國古錢,“說明華人來澳洲並非要帶走這裡的財富,相反還為當地創造更多的財富”。
改建后的德信街,街道雖不寬,但兩旁樹木下有亭台、座椅,富有中國園林特色。良好的環境迅速帶來了投資,如今站在街上,看到的是一派繁榮景象——街道兩邊的商店幾乎是清一色的中文招牌,商品琳琅滿目,顧客盈門﹔入夜燈火輝煌,中餐館前食客絡繹不絕,一時間如同置身於國內城市。
事實上,悉尼的唐人街已經演變成了“中國城”,以德信街為中心,旁及禧街、小禧街、沙瑟街等,中文街牌下還都寫上了一行中文的“歡迎光臨華埠”,令華人倍感親切。
說話間,曾筱龍帶著記者穿過唐人街,到了北側牌樓下。兩旁楹聯上,“德業維新萬國衣冠行大道”、“信孚卓著中華文物貫全球”的金字,點出了悉尼唐人街的功能和特色。
曾筱龍遙指前方,目光所及,是悉尼各亞裔社團發起建立的“澳大利亞華裔軍人英雄榜”紀念碑。它的一側是紀念碑文,另一側是華裔軍人的英名。二戰期間,澳大利亞華僑華人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它証明,華人曾經用熱血和生命保衛了澳大利亞。”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