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日報》的社論指出,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非常珍惜得來不易的兩岸和平發展新局,因而希望十八大后能進一步開展兩岸關系,共同實踐兩岸和平願景。
《大公報》11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和台灣對今后兩岸關系的大方向和大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和共識,兩岸關系將會沿著和平發展的雙贏軌道繼續前行。
收入新指標、黨建科學化等釋出重大命題
胡錦濤總書記在8日發表的大會報告中罕見地提到,“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美國《僑報》的社論指出,這種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提出和強調“三個自信”問題,乃源於清醒的國際國內形勢判斷。有了清醒,自信會更強大﹔失去清醒,自信會成自大。由此可以預判,這應是中共對堅持既定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的一個自信的解答。
香港《大公報》10日刊出評論說,胡錦濤總書記十八大報告壓軸一部分重在強調“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9日,十八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人民日報》記者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由此展開的。這種突出的安排顯示出,黨建科學化這一重大命題,已在中共未來發展戰略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十八大釋放的重大政治信號。
《澳門日報》12日刊出社論注意到,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具有裡程碑意義,從定性的目標到定量的目標,由宏大的經濟發展目標到具體的民生指標,這不僅是中國執政黨執政理念的進步,更是執政黨對十三億多國民的庄嚴承諾。
法國《歐洲時報》的評論說,十八大關鍵詞中“道路”與“改革”獨領風騷。從一錘定音的胡錦濤報告,到八面來風的分組熱議,從各個角度聚焦這兩個對中國未來影響最深遠的觀念。這是兩個不同觀念,但又是一個有機統一體。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0日的評論指出,中國政府未來十年在政治及經濟方面的改革力度,將決定著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動向,今次十八大推出的基本政策方針,相信會受到中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民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