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4 13:5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图1幸福指标库
2014年七月,笔者与本刊特邀主编张进教授前往北京海淀区北清路68号用友软件园,拜访用友高级副总裁严绍业先生。2010年用友提出建设“幸福企业”商业理念,2011年时任用友副总裁,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严绍业在业界率先开始着手制定“用友幸福指标库”。从提出“幸福企业”的商业主张,到建设指标库将“幸福”量化衡量并落地执行,用友似乎做了业界很少有人做的事,中国还尚未有大企业将幸福提到如此高度,并将幸福量化成一个系统去度量。
穿透企业本质
用友每年都有一个“干部与专家夏令营”活动,2011年其主题是“推进建设幸福用友”。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认为,现代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盈利的单位,还是承担了很多社会功能的、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社会组织。随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多元化,企业的行为影响甚至引导、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意义下,王文京认为企业的本质应该是追求幸福。因此用友在2010年提出将建设“幸福企业”作为自己的商业主张,对外树立了三个标准:高效、创新、绿色。对内,用友的幸福主张是什么,如何实现,是我们本篇文章关注的焦点。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用友似乎更赞同美国积极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的观点“幸福就是目标有意义,过程很愉悦”。目标引导着行为,用友把幸福分解为客户、伙伴、员工、股东、社会五个主体的幸福;通过梦想、诚信、专业、责任、和谐、感恩六种行为模式的培养达成,用友称之为“五脏六腑”。这可以说是建设“幸福用友”的主体框架(图1)。
幸福是相对而言的概念。马斯诺(AbrahamHaroldMaslow)在其的需求层次论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在不同的层次,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价值观之下,幸福也是不同的,实现各个层次的需求才有幸福可言。
沿着心理学家的理论,用友度量幸福,也从这五个层面出发。用友的“幸福度”采用百分制,分值主要反映幸福程度的改善。用友将其“幸福度”定义为客户、伙伴、员工、股东和社会这五个主体的幸福度之和,每个主体通过一系列指标评价其“幸福度”(图2)。
![]() |
用友 幸福 法则 指标库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