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华人

袁运生:让美术拥有“中国芯”(图)

2013年06月21日09:0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首都博物馆青铜器堇鼎

    编者按:

  我国当代美术教育基础教材,近百年来一直以西方雕刻为唯一范本,改善、完善其结构,对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教授从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雕塑艺术的发掘整理和再认识入手,致力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他始终认为,这一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艺术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文化身份的确立,以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袁运生,是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学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揣复兴中国艺术的梦想。1982年他去了美国,1996年应邀回国在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全身心地投入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从2002年起,袁运生教授带领学生,平均每年用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考察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市的古代雕塑情况。2005年,他提出“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的科研课题,获得首届文化部创新奖,成为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

  建立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

  袁运生之所以提出“建立中国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其缘由是:我们的近现代美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教材一直沿用的是希腊雕刻,这在百年前的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到了20世纪后期,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教育体系的培养下,学生远离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逐渐丧失本民族的审美与价值观,找不到传达自己文化精神的依托。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它体现的应当是中国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和当代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正如张光直先生所指出的,“用整个的西方文明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中国文明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通过10年的考察和研究,袁运生提出从中国青铜器和传统雕塑复制入手,以取代一直沿用的古希腊、古罗马的石膏雕像,以中国美术经典为主体走向基础课堂,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独特的造型和审美理念。这对于美术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改变我国近百年来以西方雕刻为唯一范本的不合理结构,更对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雕塑艺术的发掘整理和再认识,对于我国传统艺术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文化身份的确立,以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所以,这个课题的价值与意义是溯本求源,探索中国艺术自身发展的渊源根脉,寻求其发展的终极动力,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认真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经验教训,以全球视野,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和生命活力。

分享到:

(责编:邢若宸)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华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