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华人

袁运生:让美术拥有“中国芯”(图)【2】

2013年06月21日09:0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山东诸城佛像(石膏)

  中国雕刻是庞大的造型体系

  袁运生不仅提出重建体系的思路,自己还身体力行。至2012年,他率领的课题组已顺利完成了第一期文物考察和复制工作,其中包括山西南涅水博物馆的北魏雕刻24种,山东省诸城博物馆的北朝石刻造像17种,共计41种。

  袁运生说:“中国雕刻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体系,它不是一种样式的重复。从北梁、北魏到北齐、北周再到隋唐,不同时段的造型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情味与造型变化,而不同地域石质的不同,使雕刻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复制山东与山西的雕刻应用于基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中国古代雕刻的多样性与卓然成就。和希腊雕刻相比,中国传统雕刻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审美体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高超的艺术性与魅力。”

  考察中,袁运生发现青铜器是石雕之外的又一个精彩的造型系统,有着独特性的艺术性,从实质上讲,它是一种最彻底的抽象性的艺术创造,具备强烈的精神性的内涵。作为礼器,它是沟通人与天的一种象征性器物,是极具观念性和精神性的独特创造,它的抽象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艺术发展的精神性特征,对后来石雕艺术品和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中西艺术发展脉络的重大差别所在。因此,将复制的青铜器艺术作品作为基础课教材是对基础课内容的一次重大提升,也是课题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所以,第二期的考察工作除了继续考察相关省份的博物馆,有目的地选定第二批复制对象,完善教材选择工作外,袁先生带领课题组已经开始启动青铜器的复制工作,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目前,第一批的青铜器复制工作已经开始。

  在实践方面,2012年9月,袁运生率领的课题组开设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基础教学高级研修班,邀请八大美院基础部教学骨干,共同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观念及表现方法如何进入素描教学。学员们对教学及考察活动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语言的探索中。

  构建中国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是福及千秋的大事,更是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参考,它需要众多贤能志士在实践中不懈探索,逐步地发展完善。作为全国各美术院校的龙头,中央美术学院理应肩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袁运生先生希望通过此项工程,重新建立本土化审美价值体系,增强全体国民的文化自信,为全面复兴中国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他的“美术中国梦”。

  链接

  袁运生,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著名油画家、壁画家。代表作品有: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等。

分享到:

(责编:邢若宸)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华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