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於英國獨立女校的Ashley回家后需寫作業至9-10點,但是她樂在其中。
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英國《新歐華報》報道 近日,曼城調查官Jackson舉行了關於一名16歲華人少年被發現死於曼徹斯特家中的聽証會。聽証會確認該名華人孩子於去年6月1日使用氦氣罐自殺身亡,死因可能是學習壓力過大。
這位學生在曼徹斯特的文法學校(Manchester Grammar School)讀中學。學校的記錄顯示李同學在早前初中畢業會考(GCSE)的成績是9個A+和1個A,名列前茅。都說孩子在中國學習壓力大,不快樂,可是來到了英國學習,華人孩子就真的就輕鬆開心了嗎?
小學:考取文法學院成“煉獄”
據了解,英格蘭5-11歲為小學教育,11-16歲為初中教育90%以上的中小學生就讀於公立學校。還有少部分學生就讀於學費昂貴的獨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公立學校又分為普通公立學校和教學質量明顯高出一籌的文法學校。
在倫敦某普通公立小學教書的黃老師告訴本報記者,自己是一年級的老師(year1 foundation),低年級的老師不分科,需教授全部的科目。她的班上有一名中國學生,整個學校學生約360人,華人學生大約在30-40人,佔將近10%。就她觀察發現,大部分華人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在平均線以上,平時在學校也更加聽話、懂事。她班上的中國學生除了英語之外其他科目都是優等,因為英語是她的第二語言,因此成績稍微差一些。一年級的學生平時沒有考試,每半個學期有兩次對數學方面的非正式的評估測試。除了每周五會布置一份寫作、數學和拼寫的作業之外,平時並不布置作業。黃老師表示,就小學階段而言,黃老師還沒有發現任何華人學生感到學習壓力。
記者採訪到一位華人家長,她的孩子在普通公立學校讀四年級(Year 4, Key stage 2),她告訴記者孩子作業很少,平時學校組織不少學校出游(school trip),例如在學習都鐸王朝時代時會帶學生去博物館,再例如學習服裝設計時會帶孩子們去服裝博物館,有時還會組織學生去農場、游樂園等。就讀五年級的Wendy 則告訴記者(Year 5, Key stage 2)自己很喜歡上學,和英國小朋友的關系也很好。偶爾有一些同學會給別的同學起綽號,但是沒有欺負同學現象發生,老師也管得比較嚴,沒有任何學習壓力。
然而英國小學升初中時有一種考試被稱作“11+考試”,“11+考試”並非所有學生必須參加的考試,隻有想要進入文法學校的學生需要報考,難度相當之大,總分700分需考到500-550分才能過關,目前英國僅存164所文法學校,並且不再增加。文法學校可以說是公立學校中的“重點學校”,有權自主招生,因而生源更優秀,教育質量更高,而又不會像獨立學校那樣要付高額的學費。學生的GCSE(中學會考)成績通常要比一般的公立學校的成績好很多,因而不少學生家長都趨之若?要自己的孩子進入文法學校學習。想要考取,學生都需要在放學后參加課外補習。“11+考試”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有“精英搖籃”的嫌疑,被指有違教育的平等精神。近年來,不少華人家長也努力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入讀文法學校,新聞中自殺的華人少年入讀的即是全國排名靠前的文法學校,進入學校后的學習壓力較大,競爭也相當激烈。
總體而言,在小學階段,如果家長們並不打算將孩子送入文法學校,接受“精英教育”,則孩子們完全可以“開開心心”度過小學階段,毫無壓力,然而一旦准備報考“11+考試”,面臨的壓力則絕不亞於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