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夢想打進NBA
林詣彬對八歲之前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隻記得每天走路去新北市(原台北縣)永和區的小學上課,路上總會有一兩隻流浪狗陪伴。永和區有著台灣著名的樂華夜市以及全世界聞名的永和豆漿,林詣彬說回憶裡台灣最美的就是牛肉面、臭豆腐、水餃之類的小吃了。2011年他和全家人首次一起回到台灣,第一站就去了樂華夜市。
1979年台灣出現移民潮,林詣彬跟著爸爸媽媽從台北來到洛杉磯橘子郡。由於家裡是工人階層,在美國最開始的生活比較艱苦。林詣彬告訴記者,他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其實是打NBA,讀書之余幾乎天天圍著籃球轉。
美國的教育環境教給林詣彬追夢的勇氣也教給他自知之明,慢慢地他意識到以自己的身高條件無法成為職業球員,“我開始想著拍電影。我覺得拍電影和打籃球有相似的地方,就像組織后衛一般,我去找場地、找演員和工作人員來‘比賽’。”
在第一代華人移民裡,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逼小孩去當醫生、律師,但林詣彬的父母很寬容,聽到兒子要拍電影並沒有阻止,而是鼓勵他全力追求夢想。高中畢業后,林詣彬先是考上了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讀了兩年后,轉學到距離好萊塢更近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習電影,離電影夢又近了一步。
1997年,林詣彬和來自香港的校友李孟熙(Quentin Lee)合作導演電影《人海奇花》(Shooping for fangs),主演是韓裔美國演員約翰·趙(后出演《豬頭逛大街》《全面回憶》)。當時兩位年輕的導演都還在讀書,這部電影也隻在亞裔美國人圈子裡有些影響。除了這部劇情片,大部分時候林詣彬都是通過拍攝紀錄片積累經驗。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在他拍攝的大量紀錄片中,就有后來讓他火爆全球的賽車題材。
在北京接受採訪時林詣彬告訴記者:“2000年左右,我制作過一部紀錄片,講述幾個亞裔的美國男孩使用本田之類的亞洲車和美國車比試,當時我就覺得他們會輸,因為亞洲的發動機比美國的小很多,但亞洲孩子們說這象征著一種驕傲,輸贏倒是無所謂。”這部紀錄片影響力並不大,倒是賽車的事通過媒體報道后發酵,引發環球公司拍攝了兩部《速度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