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華語片柏林影展"打醬油" 媒體:意料之中【2】

2013年02月19日11:24    來源:東方網        字號:

  《孩子》因接地氣“擒熊”現實主義之風刮到柏林

  本屆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共19部影片角逐金熊大獎,此前一直以推崇政治題材影片為特點的柏林電影節今年也不例外,講述美國小鎮競選的美國影片《應許之 地》拿下評委會特別獎。但在最高級別的金熊獎爭奪中,由羅馬尼亞導演卡林·彼得·奈策爾執導的《孩子的姿勢》最終從19部影片中脫穎而出。該片的故事由一 場車禍引起,講述富人子弟巴布的母親如何動用一切力量給兒子洗脫罪名的故事。

  《孩子的姿勢》雖然飽含抨擊上流社會自私道德觀以及腐 敗社會的寓意,但母愛的融入和拔高不再讓這種抨擊顯得冰涼,從而用一種另類的方式接了把地氣,極少的配樂以及大量長鏡頭的運用凸顯其社會真實度。導演巧妙 的將母愛這一讓人難以評判與割舍的主題和殘酷的國家現狀進行結合,傳遞著一份國家“進行時”中的影像。雖然柏林電影節對外希望努力擺脫“政治挂帥”的隱性 招牌,但從近幾年金熊獎的獲獎趨勢來看,想要淡化這個已經成為電影節本身一大特色的概念幾乎難以達成,但從這次評獎來看,近年來形成了獨特現實主義風格的 “羅馬尼亞新浪潮”之風還是刮到了柏林,

  另外其他幾部獲得大獎的也都是關注現實的小成本影片。同時摘得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男演員獎的 波黑影片《渺生一頁》講的是懷孕題材,雖然影片因為過於苦情被揶揄為“賣慘”電影,但影片將波黑國內懸殊的貧富差距以及冷漠的社會關系用悲情串聯,做到了 在抨擊體制的同時回歸個人情感表達,影片與政治對接的方式“輕描淡寫”,中和了不少“政治題材”給電影帶來的生硬。

  同樣,美國喜劇 片《雪崩王子》導演大衛·戈登·格林獲頒“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低成本影片,拍攝時間僅16天,片中僅有寥寥數名演員但用了一種極簡單的方法呈現出現實 的殘酷與溫情。同樣,伊朗影片《緊閉的窗帘》的故事發生在一座別墅內,描述了一名老年男子的孤獨生活,通過壓抑的環境以及錯亂的敘述傳遞出人和人之間的情 感。

  80后導演《和諧教程》告捷鼓勵新銳,華語片獎項零收獲

  哈薩克斯坦 電影《和諧教程》首部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首戰告捷,該片講述一名少年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孤立后復仇的故事,是80后導演埃米爾·拜加津的首部故事 片作品。同時,用於獎勵創新影片的阿爾弗雷德·鮑爾獎頒給了加拿大影片《維克和弗洛看見一頭熊》,該片一經首映便引發不小爭議,不少觀眾稱不知影片所雲, 影評機構給出了“很好”和“差”的兩極評分。從獲獎情況來看,無論是沒有表演經驗的新人、年輕導演的處女作,還是被認為創新“過火”的作品,柏林電影節均 予以鼓勵。畢竟,他們很可能成為電影業發展的未來。

  反觀本屆電影節華語片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算起來,柏林算是華語影人的風水寶 地,從1982年第32屆柏林電影節阿達憑借《三個和尚》摘得短片單元最佳編劇實現“零的突破”后,張藝謀、吳子牛、謝飛、李安、徐立功、王小帥、蔡明 亮、王全安等人都在這裡滿載而歸過。但《一代宗師》趕來開幕卻隻展映不競賽,因為王家衛是本屆評審團主席。此外,競賽單元零入圍,令習慣了每年從柏林聽幾 段好消息的華語影人頗不習慣。剩下的如《陌生》、《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巴比倫少年》等也僅僅入圍冷門競賽單元,最后也無緣獲獎。

  近幾年,在柏林受捧的是王小帥、王全安、張元和張楊為首的第六代導演,除了王全安的《白鹿原》外,大作並不多,加上參展時間不趕趟,本屆集體缺席柏林,也算意料之中。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