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華人在法國到底是怎樣的?

2012年12月29日10:26    來源:中國網        字號:
摘要:法國青年華裔協會在去年底發布聲明稱,已正式委托法國反種族歧視團體“SOS Racisme”以“侮辱在法華人”為由起訴法國著名時事周刊《觀點》,起因是《觀點》在2012年8月的一篇文章嚴重侮辱了在法華人形象。

  法國青年華裔協會在去年底發布聲明稱,已正式委托法國反種族歧視團體“SOS Racisme”以“侮辱在法華人”為由起訴法國著名時事周刊《觀點》,起因是《觀點》在2012年8月的一篇文章嚴重侮辱了在法華人形象。

  這篇引起該訴訟的文章題為《在法華人的狡猾成功》,刊登在《觀點》雜志2012年8月23日,文中處處可見“妓女”、“犯罪黑幫”、“賭錢”等字眼,並將華人在法國“飛黃騰達的通用模式”描述為“以偷渡方式登陸法國—在餐館打黑工—3年后還清債務—10年后獲得合法居留—15年后搖身變成企業家”。此文發表后引起在法華人的強烈不滿,法國青年華裔協會發表公告稱,該文存在明顯種族歧視並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將通過訴訟追究其主編責任。

  這篇文章緣何在華人世界引發軒然大波?法國媒體為何會有此報道?個中原因何在?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梳理華人在法國的情況。

  華人在法現狀

  目前在法國生活著40多萬華人,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一是早期逃避戰亂者: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為逃避印支戰亂,14萬東南亞華人逃難到法國。二是來自溫州的打工者: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以溫州人為主的江浙青年開始登陸法國“淘金”,目前這個群體大約有13萬﹔三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國都有人赴法留學,一開始以公派留學生為主,自費者寥寥﹔后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升,自費留學者逐步超過公費生,成為留學法國的主體。目前留學生已經成為在法華人中的一個龐大群體。此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部分“下崗工人”奔赴包括法國在內的富裕國家“淘金”,小部分人落腳法國。

  因此,在法華人在赴法動機、年齡、職業、社會和經濟地位、教育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

  不同華人群體在法國的生存方式和對法國社會的融入程度不盡相同:來自東南亞的華人作為早期移民,他們兩手空空抵達法國,頭等大事是養家糊口,發展模式是先辛苦打工、省吃儉用,積累一定資金后開始從事百貨、餐飲等生意,站穩腳跟后繼續做大或投資其他領域﹔溫州人的生存和發展之道和東南亞移民基本相同,但他們有一大特點,即同鄉之間非常團結,互相扶持、共同發展﹔來自東北的下崗人員大部分年齡偏大且缺乏一技之長,多從事美容美發、廚師等體力工作,其中少部分中年婦女為生計所迫淪為“站街女”﹔在法的留學生則是最活躍的群體,他們中很多人在學習結束后留在法國工作或自主創業,活躍在法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不同的華人團體對法國社會的融入程度也有所不同。早期移民由於受教育程度較低、語言不通、文化背景迥異等因素,較為封閉,雖然其中大多數人已經安居樂業,但是對法國社會的融入程度相對較低,形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華人社區。其中也有一部分人事業發展得較好,已躋身中產階級行列﹔早期來法的知識階層如學者、藝術家等等也有相當一部分成為法國社會的精英。

  新一代華人特別是留學生情況則大為不同,他們受過良好教育、會講法語、整體而言職業身份十分多元,和法國社會的交流較早期移民豐富和深入很多。雖然離全部和徹底融入法國社會還有距離,但是至少比早期移民融入得好,有相當一部分人至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展順利、事業有成。他們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和身無分文、白手創業的老一代移民在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方式、社會地位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偏見從何而來

  與其他族裔的外來人口相比,在法華人繼承了中華民族的一貫傳統,有著吃苦耐勞、謙虛謹慎、重視子女教育等諸多優點。無論哪個時代到法的華人,衣食住行基本全靠自己努力,從不靠國家救濟。他們對法國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點滴貢獻,以巴黎美麗城為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這裡還是一個較為破舊荒涼的街區,后來華人陸續以這裡為基地艱苦創業,把美麗城發展成了一個生機勃勃、商業興隆的街區。此外,在法的華人通常非常低調,從不惹是生非,甚至受了委屈也忍氣吞聲。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有些其他族裔的移民躺在法國的福利制度上睡大覺,靠法國慷慨的家庭政策生養眾多子女又盡不到教育義務,容易造成治安隱患。

  筆者隨機走訪了周邊的一些華人朋友,既有20歲的留學生,也有年過七旬的老一代移民﹔既有知識階層、企業白領等,也有受教育水平不太高的打工者。他們普遍認為,法國社會和媒體對華人存在一定的歧視和偏見。老一代移民特別指出,華人一向是法國外來族裔中是最勤勞、最安分的一個群體,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法國社會對華人其實是比較友好的,認同度也較高,因為華人從不給法國社會添亂。但是最近十多年以來,媒體經常選擇性地失明,蓄意夸大華人的缺點而對優點視而不見﹔盯著個別華人群體挑毛病而忽略其余,將個別人等同於全體華人,以偏概全。此次《觀點》雜志的報道,是此類報道的一個縮影。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並不復雜,主要在於最近十幾年以來國家間實力對比的變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等新興國家后來居上,發展迅速﹔相反法國等老牌工業化國家每況愈下,經濟陷入蕭條甚至停滯。在經濟困難的背景下,法國的仇外排外情緒得到滋生和放大。在全球競爭中處於劣勢的法國人往往把問題都歸結到外來移民和發展中國家頭上,移民成了替罪羊﹔從前在經濟繁榮時期對移民較為寬容和友好的態度也隨著經濟的惡化向著歧視、敵視和排斥的方向轉變。這也是為什麼法國仇外、排外的極右翼實力“國民陣線”近些年發展迅速、竄升為法國第三大黨的原因,前總統薩科奇在競選階段為拉票也大肆拿移民問題做文章。而中國是新興國家中的佼佼者,在全球競爭中暫處優勢,所以此前並沒有受到特別關注的中國人一下子被推到前台——法國民眾不了解中國、害怕中國,認為中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華人為此成為攻擊對象,媒體、政客都喜歡拿華人做文章。

  更多溝通才能相互理解

  客觀地來講,在法華人的一小部分確實存在某些問題,比如沒有合法身份、雇用黑工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華人團體正視並改正。對於法國社會的監督和批評,隻要是善意的、建設性的,而非選擇性失明,華人團體都能夠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法國社會眼中所謂的華人“問題”其實屬於文化差異。比如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勤勞是一種美德。但是法國人更強調勞逸結合。因此不能把中國人辛苦工作斥責為惡意競爭、隻重金錢。就像中國人也絕不能斥責法國人懶惰、貪圖享受一樣。對於這些文化層面的差異,更多的理解和溝通能夠消除誤讀與偏見:華人要盡量尊重所在國的文化傳統﹔法國人也應在理解華人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幫助華人了解法國文化,而不是一味指責。

  其次,法國社會和媒體應當檢討自己,正如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2012年12月10日於巴黎召開的名為“La Chine au lendemain du 18e congr?s du Parti communiste chinois”的研討會(由Fondation Jean Lecanuet和Le groupe de l’Union centrist du S?nat以及la revue France Forum共同主辦)上指出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是完美的,中國是,法國也是,法國不應當把今日國家的困難局面歸咎於中國。換言之,法國今天的困難並不是華人造成的,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遷怒於別人、轉移矛盾。實際上,在法中國移民早已是法國大家庭的一部分,大家應當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當今世界,國與國、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互相依存度越來越高,法國社會應當拋棄對華人的狹隘偏見,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攜手走出困境。(彭姝?: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法國問題研究人員、巴黎政治學院訪問學者 來源:今日中國法文版)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