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海上搭起“60个埃菲尔铁塔”
超长的跨海距离、超深的海水深度、超级台风、洋流冲击和海浪冲刷等,一系列世界性的难题摆在建设者的面前。“创新是被逼出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刘晓东说。
桥梁工程CB03标段常务副经理张连江还记得,大桥首跨钢箱梁在深海区成功架设的场景:巨大的钢箱梁被吊起,经持续3个多小时的调整后,才平稳落在墩台上,精度偏差在5毫米以内。
“如果换成钢混结构,重量将超过3万吨,世界最大的浮吊也无法吊起,还会改变水域的生态环境。”张连江说,“而大桥的钢箱梁是在工厂制作,再到海上安装,解决了这一难题。”
更大的挑战来自整体吊装的“海豚”钢塔。105米高、3100吨重的钢塔吊装,要经历180度翻身、起吊、空中竖转、横移就位、栓装等一系列充满挑战的技术动作,难度可想而知。
桥梁工程CB04标项目支部书记罗锦鸿告诉记者,台风肆虐的海上,为了抢夺安全作业的气象窗口,他们时常面临几天几夜的连轴运转。“在世界建桥史上,类似的大型钢塔整体吊装尚属首次。”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作为国内首个在桥梁上部结构中大规模使用钢箱梁的外海桥梁工程,港珠澳大桥的用钢量相当于10个鸟巢(国家体育场),可修建60个埃菲尔铁塔。
沉管隧道的安装,背后更是一场创新的攻坚战:
——伶仃洋深处的牛头岛,数千名工人用不到1年的时间在荒岛建起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
——花费半年时间,工程团队制造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自动化模板,集成开发了钢筋流水线生产、大型全液压模板、混凝土控裂、管节顶推等成套技术;
——重达6000吨的国内首个“三明治沉管结构”接头,用世界的最大单臂全旋回起重船吊装入水,与两侧沉管的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沉管隧道基础薄弱,通过港珠澳大桥项目的技术攻坚,我们建立起了设计、施工的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深埋沉管隧道建设的多项空白,部分技术有望在世界同领域中树立里程碑。”刘晓东说。
责编:关皓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