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华人>>世界看中国>> 正文

徐尧林:遗世而立把玩文创脉络

2015-12-01 13:12:03|来源:海外网|字号:

“十方印证”香炉

“十方印证”香炉

海外网12月1日电 杭州印庐的徐尧林素来擅长在普显中见真知,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思维相结合,坚持走自己心中的文化创意之路。

化繁为简,让每一件作品在平凡中又显得与众不同,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严苛要求,“十方印证”系列作品便最能体现出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理解与本真还原。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徐尧林言简意赅地用四个字给予了回答,那便是“无中生有”。

在徐尧林的眼里,“无中生有”这个词已经消弭了贬义,仅剩下“无”和“有”。徐尧林说,无论是电光火石间的一个细微创意,还是一件伟大艺术品的完美创造,本身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认为,自己的“十方印证”系列,便是在无有之间,能让人细品把玩的作品。

把玩出的瓷缘

在徐尧林位于杭州白马湖的工作室内,三百余件陶瓷香炉已经静静地躺了五个年头。在杭州文化圈内,很多人都知道,徐尧林一直从事着印石的研究工作,就连他自己的这个工作室,也以“印庐”命名。几年前,徐尧林曾一手发掘保护当地著名的印石原材“珍粟红”,并还为此建了一个博物馆,传扬本土的印石文化。

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接近的友人,当听闻徐尧林还拥有三百余件香炉作品时,都会感叹,他竟然已经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走了这么远。徐尧林静静地说:“香炉,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创作,只能带着平和而崇敬的心去看它,因为它里面还点着一炉香。”

西方的奢侈品讲究标准化的精细制作,推崇工艺细节的一丝不苟,而东方的艺术品则一直游走在形、意之间,以期在精神层面获得共鸣与升华。今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尧林在景德镇参观陶瓷展,与其余参观者不同,他从那些令人惊艳的展品上面,看到了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延续。

与其说是与瓷结了缘,不如说是被这门古老技艺所深深折服。

“一堆泥料,通过匠人们的双手,变成一个个朴素的泥胚,再经过不断的上釉、烧制、上色、描画,你会惊讶地发现,手里的作品渐渐变得生动了起来,这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幻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陶瓷,是无中生有的最好诠释。”

徐尧林的龙窑里不断地有新颖而灵动的作品出来,餐具、茶具、笔筒、香炉……无不透着淡淡的古朴、典雅、简洁、清幽之气。如果你仔细观察,也许会发现,他的陶瓷艺术品多半是些应手之物,甚至是些极为常见的大众形制。如果你因此便“以貌取人”,那便是犯了一个大大的失误。

“如今的陶瓷品大部分只具有实用价值,一部分可能会兼具一些观赏价值,但如果想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能让人把玩的。”徐尧林似乎在做一个尝试,或者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他希望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在被人接受的时候,并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动人外观,也不是因为它有着极为高超的工艺水准,更不是某种哗众取宠的讨巧设计,而是有人真正感悟到了作品中饱含的某种情怀。

这种情怀,恰恰是徐尧林在创作时,不经意间揉捏进去的。

晕染在笔筒上的那抹小荷尖竟是倒垂的、精致小巧的茶杯通透如玉如脂、形制各异的香炉神秘而内含禅意……他手里的每一件作品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徐尧林骨子里潜藏的艺术情怀。

徐尧林说,把玩其实是一种心境,怎么“把玩”,用什么心态“把玩”,其中大有讲究。一杯热茶湿润嘴唇,茶香袅袅中闭目静思,手指细细摩挲着那个青胎细瓷的小茶器,真正做到内心与作品间的相互交融,这便是徐尧林心中真正的把玩境界。“我认为,印庐的瓷,能够让人们对瓷由衷地产生敬意,对待瓷的态度也从欣赏,提升为把玩,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

(责编:吕文宝)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脉络,徐尧林

聚合阅读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