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8 10:07:15|来源:海外网|字号:
据中国侨网转引法国《欧洲时报》意大利版报道,“日久他乡是故乡,晨昏需上祖宗香”。海外华侨华人不论身居何处,都保持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保留着和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海外华文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的情况下,海内外组织及个人对华文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奉献,让华文教育仍在不懈前行。
一直以来,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也是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有各类华文学校约2万所,在职华文教师数十万人,在校学生数百万人。
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去年12月7日在北京开幕,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华文教育界代表参会。“华文教育是面向6000多万华侨华人特别是华裔青少年群体,系统开展民族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裘援平说,华文教育不仅维系着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及与祖(籍)国的情感联系,而且辐射到各国主流社会,是覆盖最广、相对正规、长期有效的海外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形式,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裘援平指出,希望到2017年时,通过打造施教体系,基本实现海外华校办学有“规”可依,教师教学有“章”可循,学生学习有“范”可遵;通过打造教材体系,初步完成周边国家、重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分国别教材研发、编写工作,基本建立起“通用型”教材与“本土化”教材相互补充的教材体系;通过打造培训体系,对30000人次的华文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其中通过考核认证者力争达到20000人,争取每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海外现职中青年华文教师和华校优秀高中毕业生等学员达到2000人。
到2017年,国务院侨办将再建设10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再扶持200所贫困华校和新兴华校,再支持30个华教组织开展工作,再建200个“华星书屋”,外派教师规模由每年800人增加至1200人;初步建立起定位准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的国内华文教育支撑体系;力争每年参加各类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的华裔青少年达到15万人次,网上注册会员达到10万人。
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的议题讨论中,“全面提升华文教师素养,破解华文教育发展瓶颈”主题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华文教育一线的代表畅所欲言。由教师到自己开办中文学校的黄淑霞认为优秀的教师是华文教育的基础,“没有好的教师,不仅不利于传播汉语,而且会损伤华侨华人孩子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为提高海外华文教师教学水平,国务院侨办每年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各项活动,对华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除此之外,完善培训、考核、认证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培训机制的工作也在推动中。英国伯明翰文化语言学校校长黄淑霞对此感触颇深,“我第一次回国参加培训要追溯到2000年,通过这样标准化、系统的培训,让我在教学中更游刃有余。”。
据悉,为提升海外华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规范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工作,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教部于2011年启动了海外华文教师等级证书研制及相应的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的研究工作。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曾毅平告诉欧洲时报记者,“我们团队研发《海外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考评机制,就是针对华语教学的特殊性,受教育的对象都是有中国文化的背景的学生,与一般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还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评定中定位为主语言的教育,并引进了汉语言文化知识、华语教学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才艺三个评价指标体系。更重要是评价实际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他说:“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世界公民”,曾毅平说,“希望证书的推出能够和海外华文教师的需求相对接,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华文教师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结束之后给予考核,以此推动华文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建设。”
华校,海外华文教育,中华文化,华教,华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