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11:08:30|来源:中国网|字号:
创作中的魏鹏飞先生。
——浅谈魏鹏飞和他的象形书法
■陈焱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象形书法的探索研究、勤奋创作的魏鹏飞,如今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的象形书法作品深受海内外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并得到圈内的认可和好评;另一方面,象形书法没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认可,更有甚者视象形书法为江湖艺术。理解他、接受他的人,认为他的象形书法是一种创新、一门艺术;不理解、不接受象形书法的人,则认为那是江湖把式。
在中国,像魏鹏飞这样痴迷象形书法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在江湖大行其道,赚了个盆满钵满;有的则举步维艰,生存困难。大多数从事象形书法探索和研究的人面临跟魏鹏飞一样的尴尬境地。
艺术创新也好,江湖艺人也罢,作为一种文字书写方式,象形书法由来已久,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以前不叫象形书法,而叫象形图画、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朔到6000年前的上古时代。
历史悠久,传承不绝
史料记载,6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和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象形文字是一脉相承的。
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象形图画,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象形图画文字到秦统一文字为小篆,其间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等朝代,尤以殷商甲骨文、殷周金文、石鼓文、秦刻石、楚简书、帛书为代表。隶书始于秦,兴盛于汉,两汉400年间,字体的发展很快,现有的字体在当时几乎都出现了。隶书体蚕头燕尾,一笔不苟,书写速度较慢,因此不是处处用它,在竹简、木牍上书写一些不需要庄重、规整的日常文书时,便用一种比较随意的写法,这就是当时的“行书”——“简牍体”。为使书写更便捷又形成了“章草”,这一“行”一“草”,都是隶书的快写体。这便逐渐推动了正统隶书笔法和形体的改革。
![]() |
不朽 传承 可贵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