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华人>> 正文

江西书协副主席王维汉:墨花心语写传奇

2014-08-20 10:37:00|来源:吉林日报|字号:

王维汉近照。

王维汉书法作品。

我与王维汉先生相识在两年前的井冈山,当时他作为中国书协推荐的三十位突出贡献者代表上台发言。我作为随行摄影记者,被他朴实无华、温文尔雅的君子风度深深地吸引。从此,我们有了频繁的网络交往。在手机里经常能拜读到他创作的诗篇及温润秀逸、清健遒丽的古典主义书法作品,于是萌生了采访的想法。机会终于来了,6月27日我接到参加“翰墨信州·七一颂歌”王维汉书法艺术作品展览的邀请,于是专程来到江西上饶市,在展厅内外与他和同行们及身边的弟子攀谈起来,记者用手中的笔诠释着王维汉先生的心路历程。

小木匠的书法梦

从当年漂泊在铜钹山的木匠师傅,到今天名扬全国的书法家,王维汉的经历是人生励志的一部教科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王维汉出生于江西广丰县横山镇,小时候的王维汉在写字画画方面就显得很有天赋。初中毕业恰逢“文革”,因擅书,成了红卫兵队伍里抄写大字报、战报的一把好手。身为中医的父亲,担心文弱的儿子惹出祸来,就强行把王维汉召回家中去学木工手艺。然而,繁重的体力劳动却让正在长身体的他体力不支,于是写信给父亲请求放弃。父亲回信说:“为什么人家学得下来,你就学不下来?难道你就那么没用,不如人家了吗?”这两句话使得一向倔强的王维汉羞愧不已,从此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他以艺术的心灵来做活,以审美的眼光来求精。两年后,王维汉艺盖诸师,声誉鹊起,做的活计精致玲珑,颇显艺术灵气,成为铜钹山区一带响当当的“维汉师傅”。

1971年,远在四川石绵矿做宣传工作的二哥王维松带回来一幅他参加四川省展的书法作品和一支毛笔。二哥的书法作品,激起了王维汉的书法热情。于是他忙里偷闲地练了一个月,寄字给已经返川的二哥评改。二哥收阅后大加称赞,并从当地文化馆借来欧阳询的《醴泉铭九成宫》,一笔一划地勾摹了一本寄给他。自此王维汉一发不可收拾……,白天干木匠活,晚间就着松油灯津津有味地读他的《九成宫》,满脑子都是笔画、结构、章法,有时甚至读到三更鸡鸣。“墨弄工闲后,诗吟孤寂中。龙飞凤舞处,倾注我愚衷。”就是他当时对自己的写照。尤其得知齐白石从一个木匠成为画坛一代宗师后,他便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木匠书法家。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在二哥王维松的鼓励支持下,1978年,已做了11年多木匠的王维汉毅然走进了考场,并以全县文科第一的成绩进入江西大学中文系。此后的王维汉如鱼得水,对翰墨之爱更加矢志不渝。他一次次观看书法展览,一次次向名家求教。从中感知,不能只练欧体,要博采众家,加强艺术修养。于是他开始在苦学柳体、颜体的同时,又学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米芾的《蜀素帖》。练着练着,渐渐悟出了书法与天地万物都相通的原理。他从杂技的险中求稳联想到了字的结构特征,从音乐中的节奏体味到了书法流线中的快慢变化,从书法的风格特点看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

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1982年,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大学生书赛中一炮打响,荣获二等奖,被选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接着又在全国“文汇”书法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此后,作品多次在全国正书展、中国书法艺术大字展、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大展、“兰亭奖·牡丹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兰亭奖”中国书法艺术作品大展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中展出、获奖,并有作品赴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展出。正当他的创作频传捷报时,王维汉突然宣布:从此以后不再参赛了。许多同行们都疑惑不解,他则深思熟虑地讲:参赛是为了让评委承认你,为了成功只能跟着评委转,或许表面上成功了,而实际上却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参加比赛多了,只是多了些作秀,却少练了些真功,而这些都不是我的本意。赛也赛过了,年纪也不小了,该多留点时间给自己,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认认真真地练出真功,只要有真正的好东西,不愁人家不知道。

(责编:李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王维汉 书画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