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5 15:36:38|来源:海外网|字号:
崛起中的东方“金主”
2004年1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组组长的鲁波到达中非共和国的时候,他即将赴任的“中非共和国两万人座体育场”项目现场刚刚被洗劫一空。鲁波早已没有了初到异国时的新奇,对于两万人座的体育场何时才能建成,他只觉得任重道远,前路遥遥,又茫茫无期。
不幸中的万幸是虽然要从头开始,但损失尚未超出承受范围,假如事情发生在体育馆建设已经进行大半时,各方面的损失将难以估量。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局是影响援助最终实施结果和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个完全不可控的因素只能预警,却难以避免。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战乱。利比亚汽油产业陷入停顿,中方撤出在利的全部施工人员,石油产业相关的所有投资项目被迫停止。中石油公布其旗下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年收入直接损失12亿元,数额之大超过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与之相比,一个体育馆项目前期投入上的损失简直是九牛一毛。
社会环境的因素无形中给项目增加了安保成本。鲁波所在的项目组联系了当地的军队和警察以及保安公司联合进行保护。项目组按照当地的消费水平给军人提供午餐和交通补助。在这,一餐饭的吸引力往往大于加薪,超高的物价和人们低下的储蓄率成对比。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的工地上,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的特质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有额外的加班费,大多数工人都不会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在中非,给当地工人的工资必须改为两个星期一结,鲁波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前一天给工人发了工资,第二天工人就不来上班了,直到几天后这笔钱被花完,他们才再次回到工作岗位。
虽然中国工人更受工程承办方的欢迎,但许多援外项目在商定之初,就规定了招工时当地工人所占的比例,“中非共和国两万人座体育场”在高峰时期,曾经雇用当地工人400多人,中国工人100多人。中国工人大多数是领班,每人管理少则5-6个,多则十几个当地工人。当地工人的薪资水平与中国工人相差较多,这在对外援助的项目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中国的沉默大军》的两位作者甚至遇到过这样的抱怨,“他们假装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就假装给他们干活。”中国企业在参与非洲许多项目的竞标中,都惯以低价著称,招标方常常会根据一定的利润率设计标底,由企业竞标,最接近标底的低价者中标。因此在中国企业工作的当地工人在薪酬上并不占优势,可即使在待遇稍好的法国公司,当地工人对于增加工作时间赚取加班费仍旧毫不热衷。
大量雇佣当地工人很容易带来管理上的问题,而中国工人的海外就业形势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海外就业机会的急剧增多给中国工人带来了更大的主动权,当年需要托关系、通门路才能获得的就业机会,现在已经可供挑选。中劳网亦庄就业服务站劳务经理韩晓川最直接地感受着这种变化:“工人现在普遍对工资和劳保、社保、养老比较挑剔。而且比起去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去非洲也没什么优势了,主要是挣钱挣得少。”“现在每一个企业用工量都比较大,工人又比较少。尤其是在国外的厂子,都比较缺人。”
不仅仅是招工上容易出现困难,对于投标援外项目的企业而言,由于是国家出资,因此不存在甲方赖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管理能力和对风险的预警更是重中之重。设备陈旧落后,偷盗严重,或者汇率损失,都会一口一口无情地蚕食掉企业剩余的利润空间。而对于被援助国而言,由于管理上的不善,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只在当时起到一些作用,一旦贫穷进一步扩大,再次发生动乱,甚至比较多的偷盗事件,这些缺乏维护的基础设施就会迅速地毁于一旦。鲁波所负责的“中非共和国两万人座体育场”项目虽然已在当时顺利完工,但2013年,这座体育场依然没能逃脱被战乱中的民众洗劫成为废墟的厄运。前不久,鲁波从当地中国诊所朋友的电话里得知,当初他们辛苦修建的体育馆,“除了混凝土不能拆,砖不能拆,其他能拆走的都被拆走了。”
然而即使中国目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和投资面临重重困难,中国向外迈出的步伐却不可逆转,甚至连速度都很难放缓。2008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世界的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的对外投资有了飞跃性进展,中国-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梁明提供了一组数据: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901.7亿美元。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727.7亿美元,占80.7%,利润再投资174亿美元,占19.3%。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数字远超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名的净资产之和。
![]() | ![]() |
非洲 华人 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