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华人

福建厦门侨批:字里行间再现历史信息【2】

2013年07月12日16:47来源:厦门日报字号:

摘要:近日,“侨批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是福建省首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

  侨批的文化信息不仅在信的内容中,也不经意地留在一些特制的信笺上。卢先生给我们看了一些当年由南洋寄往同安的侨批。用的是当时陈嘉庚新加坡公司专用信笺。信笺把陈嘉庚开设的公司和分公司的所在地,一一罗列在信笺边沿上。透过信笺可以直观陈嘉庚公司分布状况的变化,其中1929年的信笺上,陈嘉庚公司的分行共有60家;1930年陈嘉庚公司的信笺上,公司的分行则是70家。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别样的实物依据。

  从侨批中还可以发现一些特有的现象。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的几年中,一些侨批的外封上印有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并附有孙中山的肖像。可见当时华侨对革命先行者的崇敬和怀念。另有一种侨批则体现了商家敏锐的广告意识,他们把自家经营的商号和特色商品印制在侨批的信笺上。如陈嘉庚鞋业公司的广告:两只皮鞋对称分布在信笺的中上部,线条流畅,画面秀丽简约,今天看来还时尚感十足。可见,侨批体现了多重的文化内涵。

  信里信外牵系百姓家中事

  我们通过侨批实物,看到了当时海外华侨的经济状态和他们心中的悲欢。《厦门志》上曾经指出,当年海外华侨:富者得捆载而归,贫者搏升斗自给。也就是说有的人在经济上有成就,有的则仍然贫穷。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一封“送至福建省厦门市思明东路门牌六十六号”的侨批上有“外附上国币洋银三万元正”等字样。信里与亲人细致地商量着盖大厝事宜,飞黄腾达的喜悦一望而知;而另一封侨批却是满纸辛酸泪:“悲吾外出廿余年,尚无资费回家,吾无面目可见人矣”,寄信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往家中寄了两块银元。在侨批中,这种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不论有钱没钱,在海外拼搏的华侨们都会定期往家中寄侨批,报平安。虽然贫富有殊,但对亲人、家乡的牵挂都是一样的!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时局动荡不安,海外华侨对祖地充满牵挂,对时局的变化更加关注和敏感。这在侨批中体现得最为生动。有一封儿子从新加坡寄给厦门父母的侨批中慷慨陈词:“为国家效力必以尽国民之份子也,夫论男子之志视死如归,战事何必怕耶”,至今读来感人。寄信人还愤慨地道“不愿见祖宗庐墓为外人所侵入”。更为难得的是,这位海外侨胞洞察当时世界局势“现今之际不只中日开战 世界第二次大战在眼前耳。”充满了对国事、家事的关切。

分享到:

(责编:邢若宸、王栋)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华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