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华人

“家门口留学”:“时尚”背后的隐忧(图)

2013年07月12日08:3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近10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合作的国外高校都是好学校。有一些国外二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大学,为进入中国市场淘金,往往会把自己“包装”成一流大学。

  CFP供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12日电 近10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合作的国外高校都是好学校。有一些国外二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大学,为进入中国市场淘金,往往会把自己“包装”成一流大学。而国内一些办学机构由于本身缺乏经验,太急于靠中外合作办学提高知名度,与所谓的“洋校”一拍即合。一些名不副实的中外合作项目就这样诞生了。

  家门口留学、留学直通车、中外大学双学位……这些代名词让中外合作办学风光无限,并受到学子及家长的青睐。但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引进海外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入学时承诺就读国外名牌高校,入学后却可能出不去等诸多问题也一直是热点话题。

  合作办学,催热“本土留学”?

  今年参加高考的黑龙江考生李欣健填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瀚德实验班这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据了解,实验班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法学专业,学院资助选派60%左右的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高校留学1年。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将分别获得国外高校和北师大颁发的学位证书。“以前认为只要留学,孩子就镀了一层金,能留在国外工作,就是回国也能找份好工作。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无论国内国外,孩子学到真本事才是真的。”李欣健的家长对笔者表示。

  的确,出国留学花费巨大,而且回国潮中“海待”增多,再加上也有不适应国内工作环境的留学生。相比直接出国留学,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的国内两年国外两年等学习模式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这样不仅节省费用,而且给孩子初涉独立生活提供缓冲,与此同时,其接受的又是吸纳了国外教育理念的教育。

  笔者梳理北京高校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现不少项目都配备了一流的师资和数量可观的奖学金。学生可通过4至5年的时间,获得国内外高校的双学位证书,并更易到国外高校继续深造。如清华大学开设的环境工程和法学两个国际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奖学金,用以支持学生有至少1年时间在海外最好的学校学习。中国人民大学的中法学院采取“3+1”的培养模式,考生毕业后取得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学位和法国高校的本科文凭。中国传媒大学经济学类专业实验班项目采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国外学习和交流机会。

分享到:

(责编:邢若宸、王栋)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华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