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华人

华人华侨在澳洲的奋斗史——砥砺百年融入主流【2】

2013年04月12日08:50来源:文汇报字号:

摘要:“第一个来到澳洲的中国人,抵达这片土地的具体时间已无从知晓。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澳洲,在最早50年内已经有了中国移民。”

从摇晃的木船开始66天航程

澳华博物馆的展示从地下一层开始……

一纸当年的《启航告示》仿佛让人们回到了香港码头:“英舰温嘉德号,载重640吨,船长怀斯先生,将于咸丰六年四月三日启航,启自香港,前往墨尔本,全程约66天,船员48人,旅客317名华人。”

走进甲板下烛光昏暗的船舱,它竟如当年在海上那般有节律地摇晃起来,真有身临其境之感。66天,这是那时坐船从香港抵达墨尔本的时间。

1851年,澳洲发现了金矿,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球。恰巧北美的金矿已近枯竭,因此人们将那里称为“旧金山”,而将澳洲称为“新金山”。在澳洲的英国殖民者一方面急需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又要从中国劳工身上捞足油水,便规定每个从悉尼港登陆的华人劳工,必须缴纳人头税10镑。

当年这10镑对两手空空到澳洲来打工的华人,无疑是笔巨款,相当于他们一年多的收入。为了避税,他们不得不改从南澳的奥德莱德登陆,然后步行穿过300多公里的丛林和原野,于两个月后抵达墨尔本。途中,不少华人因长期饥饿、劳累和疾病倒在丛林里,再也没有起来。

在墨尔本以西100多公里的巴拉瑞特市,有着当年最大的一座金矿。如今的疏芬山金矿已改建成一个非营利性的露天博物馆,保留着当年的采矿设备和维多利亚风格街道:弯弯曲曲深入地下的采金巷道,还有当年华工们住的帐篷、木屋和关帝庙。

由于那时只有男性华工才能登陆澳洲,所以在12000多名华工里,只有12名女性。男性华工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个帐篷中往往要住下6到8人,还被当地白人揣测是“同性恋”。当年有张英文报纸写道:“先不考虑中国人带给金矿区的麻风病——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这种可怕的病带到哪里——就单单从他们心智低下、身体瘦弱、生活习俗半野蛮化的角度来看,我就反对让他们进入澳洲,他们完全不配融入我们这么文明开化的国家,我要问问大家,他们这些偶像崇拜者能够让我们的基督信仰纯洁吗?这些杏核眼、黄皮肤的东方人能改进我们的种族吗?这些从中国带来的习性和邪恶能够推动澳大利亚吗?完全不能……”

1861年,当巴拉瑞特的金矿枯竭后,在“白澳政策”的威逼下,大约80%的华工踏上了返回故乡的路途,但仍有20%的华工留了下来。华工勤劳刻苦,不打架、不酗酒,尤其是不喝醉酒后打女人,这些优点甚至吸引了爱尔兰姑娘,有的华工便在当地结婚生子了。为了寻找华工的墓碑,新金山学校的创办人孙浩良先生带我们去了巴拉瑞特市墓地,巴拉瑞特市澳华协会主任琼先生专程赶来给我们当向导。他告诉我们,当年即使在墓地,不同的民族也是分等级的——最好的位置属于英格兰人,其次是苏格兰移民,第三等是爱尔兰人,华工则落得第四等,位于整个墓地的角落,其中最高大的一座墓碑刻有“中华国各省列位大伯公坟墓,光绪20年”,孙浩良先生分析,这是当年革命党人到澳洲所立。

总共480块简朴的华工墓碑,只有78块找到了后人。

分享到:0(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