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房地产投资,更多是“被投资”:
因为,对现在的老百姓来说,除了房产,几乎已经没有更稳定和实际的投资渠道了,尤其在国内证券、基金业野蛮发展与相应管理滞后的投资环境下。
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投资房产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无奈的选择,是一种“被动投资”。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在国外投资渠道多、通货膨胀率不高、金融市场完善等原因,因此国外的原居民投资房产不过分热衷。以此反衬国内房产成为大部分市民的投资选择。
的确,在国内许多的财务理念里,中长期的理财则大部分都建议购买房产,房产虽然投入不小,但比起基金、股票的高风险来说,仍然是门槛较低的投资产品。
那么,除了房产,百姓还能安安全全投资什么?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只有相对安全,要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泡沫,那么国内的证券、基金、债券等泡沫就更大的多了。
在CPI不断上涨的年代,存款利息抵不过CPI的上涨速度几乎已成共识;股票至金融危机以来表现全球除希腊外最差,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基金、期货、债券投资品曾经火热,但发展到要“黑销”、“硬销”,民众心里明白怎么回事的。老百姓也不可能将所以财富变成实物黄金放在家里,而且没有每月稳定“租金”。投资房地产,其实也是无奈之选。
而住宅的“兄弟”商业地产,在住宅被调控后也被一路看好,但对资金要求高,且近来全国集中推出竞争白热化,对于手上只有几十到百来万“养老钱”的普通民众来说,无疑也是投资大、前途渺茫的投资产品。
当这些恐惧通货贬值让血汗钱受损失的资金没有合适的出口,民众寻觅不到更合适的投资渠道,唯有“被投资”。
楼市调控所谓要房产的“去投资化”,其实未必充分考虑民众的投资有相当部分是“被投资”,以高税负来压制,成效未必如意,这在历年调控结果可见一斑。
即使被调控,转卖困难重重,但对于相当庞大的民众投资者来说,其稳定性和收益仍然高于别的投资渠道。何况,固定资产的投资已是国人根深蒂固的投资习惯。
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让商品房的性质更加纯粹一点,在减低民众税负的同时,将建设保障房如此巨额资金变成以轻松灵活的“货币化补助”,立马使得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让房地产产品保持其与生俱来的、合理的投资价值,也为货币化补助收益者可以租住,才是是让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的最行之有效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