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马来西亚华人杨秀芳:放弃国外果园,跑回陆丰做义工

2012年10月16日13:2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杨秀芳指导陆丰果农种植杨桃、菠萝蜜等。林旭娜 摄

杨秀芳指着照片讲述她曾经在马来西亚经营的果园。林旭娜 摄

8年前,她开始到中国捐资助学;6年前,她第一次到陆丰,喜欢上这片适合果树生长的南方土地;去年,她关闭了自己在马来西亚经营了30年的果园,专职在陆丰免费指导果农。她就是马来西亚华人杨秀芳。

近日,杨秀芳获得广东省侨办等部门主办的2012“南方华人慈善盛典”慈善人物奖提名,本报曾报道的马来西亚华人、“山乡好人”廖乐年在去年获得这一奖项。杨秀芳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女版廖乐年”。

杨秀芳一直靠租赁别人的土地种植果树和养鸡为生,丈夫、儿子也是干粗活的普通人,在富豪慈善家比比皆是的今天,杨秀芳独自一人行走在中国农场的泥土上,不显眼,却独树一帜。

“杨在外表上是个典型的、农民式的农民,在内心却又是一个非典型的、非农民式的农民,她的学识、思维、观念已超越一般的农民,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惟其如此,才堪为、敢为农民之师,农民也才认其为师。”广东省侨办副主任林琳在与杨秀芳深入交流后如此评价。

林琳甚至在微博上点评,“一个百分百的果农,一个自己说只读过8个月书的果农,说话却富有哲理。她对农业、农民的理解,既务实又有前瞻。”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外表黝黑的杨秀芳今年已经67岁,但干起农活来仍然干脆利落。因为在马来西亚种了一辈子的杨桃,被亲切地称为“杨桃阿姨”。年近古稀的她,本应子孙绕膝,在家安享天伦之乐,杨阿姨却说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过去,靠着种杨桃、卖杨桃的收入,她一人供着儿子、侄子、侄女,直到他们上完学,各自开始自己的生活。晚辈自立之后,杨阿姨把不多的积蓄都用于帮助别人。早在几年前,他就和朋友多次到清远、阳江等地捐资助学,如今英德市东华镇英华第二小学的师生还记得这位婆婆捐资13万元为他们建设了综合楼。

华侨管理区人民医院院长刘玉芳是杨秀芳的朋友,因为3年前杨秀芳为医院捐赠了2万元购买椅子,两人得以相识。

“以前在大家印象中,好像华侨都很有钱,其实很多都是勤恳的普通人。她的每一分都是自己赚的血汗钱。”刘玉芳赞叹。

8年前,杨秀芳在父亲去世后首次回广东,与马来西亚赤道基金会的热心人一起到阳江地区捐建学校,在那里她看到当地人种的杨桃,她走入果园仔细察看起来。

“他们种得很乱,也不修剪,我就拿起剪刀这修修、那剪剪。”杨阿姨回忆,这一幕刚好被旁边的相机记录下来,后来照片还发表在印尼的千岛日报上。巧合的是,这一报道又被广东省侨办原副主任许丽华看到。

2007年,许丽华找到杨秀芳,跟她说,陆丰华侨农场也种植杨桃,那里自然条件很好,但大家不懂怎么种。她们约好一同赶赴陆丰华侨农场。自此,每年她都抽出1个月到当地进行技术指导,并引进了金蕉、番荔枝等新品种。

“我希望在去世前能做一件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事情。”杨秀芳对记者说,这就是她晚年觉得最幸福的事。

(责编: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