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南粵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26日08:26|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近日網上爆料,今年以來,已有130多個中國文藝團體和個人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台,但真正的觀眾卻寥寥無幾。金色大廳成了這些“演員”們的“卡拉OK廳”。
隻要交場租,任何人都可在金色大廳彩排和演出
應該說,金色大廳在維也納的音樂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其中的演出也不乏精品。不過,近年來在國內一些媒體、機構和企業的熱炒下,金色大廳儼然已成為“世界音樂聖殿”的代名詞,仿佛隻要登上這個舞台,就意味著個人或團體的音樂造詣獲得了國際認可。
然而,真實情況又是怎樣呢?
細究起來,維也納金色大廳並非一座獨立建筑,而是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中眾多音樂廳中最大的一個,正式名字叫“音樂大廳”。因其內部裝飾以金色為主,而得了“金廳”的別名。這裡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每年由該樂團獻上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就在這裡舉行,隨著音樂會影響的擴大,這座金碧輝煌的大廳也通過電視轉播提高了知名度。
1998年,中國中央民族樂團在這裡成功舉辦了中國新春音樂會,成為首個登上這個舞台的中國音樂團體。金色大廳的名字也從那時起慢慢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到如今,這個名字已廣為流傳,甚至還被維也納音樂協會用在了自己的中文網站上。
當地人都十分清楚,金色大廳按照商業模式運行,與中國人心目中的“殿堂”相去甚遠。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管理下,這裡只是一座供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們切磋技藝、展示自我的有償活動場所。隻要交付場租,無論音樂素養高低,任何人都可享有在金廳彩排並演出的權利。
這也就難怪,出現在金色大廳舞台上的中國團體和個人演出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藝術水准極高,足以讓“內行”的外國觀眾刮目相看﹔有的則實在不敢恭維,逼得一向矜持的奧地利人中途就做了“逃兵”。
中國音樂會上座率普遍不高,有些演出更像演員們的自娛自樂
畢竟,對於部分腰包鼓起來的中國人來說,大廳兩三萬歐元的基本場租費並非高不可及。更何況,若以炒作為目的,相較於在國內接受培訓或包裝,登上金色大廳舞台“鍍金”的性價比要更高。
於是,就有了專業演員自費或拉贊助登台獻藝,有了音樂團體籌款前來亮相,有了業余音樂愛好者甚至是度假的學生、旅游的老人湊錢登台的情況,又或是企業界人士花錢為自己或親友圓夢的演出。
近年來,中國人對在金色大廳“露臉”的熱情更加高漲。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中旬,國內各類團組在金色大廳共租用場地27場,至少有133個院校和團體參加了在這裡舉辦的各類音樂會和演出。
與此相對的是,金色大廳的中國音樂會上座率普遍不高,部分觀眾對待演出的態度也隨便許多。記者曾親歷過一台這樣的演出:台上的演員閉目昂首、自我陶醉﹔台下的觀眾進進出出、交頭接耳,演出中還不時夾雜著孩子的嬉鬧和手機鈴聲。
有些演出則更像演員們的自娛自樂:一場上座率不錯的演出,台上正唱著,台下觀眾卻忽然少了一片,原來這是下一個節目的“演員”去候場。大家“你方唱罷我登場”,互為觀眾與演員,讓在場的奧地利觀眾目瞪口呆。
每年年初到春節前后,這種“奇景”更為常見。大量的中國音樂團體到金色大廳演出“新年音樂會”,金色大廳“生意興隆”,前兩年還出現過一天之內有兩場“中國新年音樂會”的“盛況”。
其實,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種形式,中國人渴望登上金色大廳舞台無可厚非。但不實的宣傳和炒作卻在某種程度上將文化走出去引向了別處。於是,有人出來“鍍金”,有人則看到了商機。
與維也納的其他許多音樂廳一樣,金色大廳也只是一個按照商業模式運行的演出場所。開門做生意,來的都是客。對金色大廳來說,隻要肯掏錢,一切都好說。
客觀地說,金色大廳的舞台上不乏真正的音樂藝術家,但登上這座舞台的卻不都是音樂藝術家。
(責編:王棟)
華人 維也納金色大廳 奧地利 中國文化走出去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