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鄭智勇:泰國華人社會傳奇人物 資助革命熱心公益

2013年04月19日08:26來源:潮商字號:

摘要:泰國(原名暹邏),是潮汕海外華僑最多的一個國家。據有關部門統計,潮汕籍人士在泰國有600多萬,約佔潮汕海外華僑總數的百分之五十。

  海外網4月19日電 泰國(原名暹邏),是潮汕海外華僑最多的一個國家。據有關部門統計,潮汕籍人士在泰國有600多萬,約佔潮汕海外華僑總數的百分之五十。

  泰國潮籍華僑之多,與泰國航運貿易有密切關系的。早在“紅頭船”時代(清代中期以前),千百萬潮汕人忍受不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紛紛從樟林港乘“紅頭船”出洋到泰國避難和謀生。當時潮汕“紅頭船”大部份是在泰國建造的,因泰國盛產紅木,在泰國造船,質量好,價錢也比國內便宜。第二次鴉片戰爭汕頭被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之后,許多泰國潮籍華僑熱愛祖國熱心家鄉建設,或在廣東經營航運,或開辟泰國至汕頭航運貿易。

  在這其中,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泰國潮籍僑領鄭智勇。潮州城內有句俗語:“生有二哥豐,死有大峰會。”當中的 “二哥豐”即是指昔年暹籍華裔商人鄭智勇。“生有二哥豐”指生能得到二哥豐的幫助,而“死有大峰會”則指死后能得到宋代高僧大峰的照顧,比喻人從善,生死都有依靠。民間如此看重“二哥豐”,鄭智勇的社會地位可見一斑。

  暹羅巨富僑領

  鄭智勇原籍潮安縣鳳塘鎮淇園鄉,乳名義豐,族名禮裕,而“智勇”這個名字,相傳是孫中山1908年嘉其“有智有勇”故名。

  鄭智勇的父親鄭詩生是淇園的鄉民,1840年鴉片戰爭后攜妻佘氏從樟林港坐紅頭船到泰國,於1851年在北欖府生下鄭智勇,后來因日食難度而在1858年攜同妻兒回潮州,不久又單獨回泰國並客死異鄉。佘氏母子三人因此淪為乞丐。因度日艱難,佘氏不得已攜他改嫁揭陽玉窖(一說是澄海南界)。鄭智勇生性倔強,不肯忍受后父虐待而外出流浪,1863年,十三歲的他在剛開埠的汕頭被一位好心的“紅頭船”主收留並隨船到了曼谷,先在湄南河碼頭棧行當跑街和小伙記,在輾轉流浪的生活中養成刻苦耐勞和機靈果敢的性格。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