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華人看世界:在法華人難融入 中國問題常引爭執【3】

2013年04月16日10:13來源:南京日報字號:

摘要:。4月10日,中國隊和法國隊在斯特拉斯堡相遇。由於時間尚早,一群一群的人聚在體育館外面閑聊。大門外靠路邊站著幾個中國人,是學生。他們愉快地談笑著。

  不卑不亢 外圓內方

  我在一個夾雜著華人與法國人的聚會上,聽到一個青年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核心觀點就是,其他民族都是懶惰的、蠢笨的、不思進取的,唯有中國人具有天生的智慧與后天的勤勉,因此,中國就是世界的未來。這個青年學生畢業於國內著名高校,今年不過二十二歲,他的陳述不容置辯,氣勢奪人。在場的幾個年長者在悄悄議論:這孩子,幸虧說的是中文,外國人聽不懂,要聽懂了,真會認可中國威脅論呢。

  還認識一個到法國才半年的女學生,告訴我她內心無比震撼,“啊,聽他們一說,原來中國竟然如此黑暗!”我問她,在國內時你過得好嗎?她說:“當時也覺得挺幸福的,不到這兒來,好多東西不知道。”我不明白,一個人會置自己的真實生活與體驗於不顧,而相信國外的一些不實信息。這種文化上的自卑心理,不僅讓自己痛苦萬分,也會失去自己在所在國人們心中的分量。試想,誰會尊重一個連自己的祖國都自嘲與自貶的人呢?

  自大,是妄自尊大,最終會走向孤獨無助﹔而自貶,則是靈魂的疾病,會讓人產生最尖銳的痛苦感。一個不卑不亢的中國人,走向海外,不僅自己身心愉悅,就是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我曾幫助一位中國學者在法國境內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法國人認識中國的渠道。發現排在首位的不是媒體,而是人際交往與旅游。這也証實了,在泛媒體的時代,每個個體,就是最立體的信息源。

  客觀評價自己的祖國,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出身的國家。海外的政府機構為此進行了大量工作。我所了解的中國駐斯特拉斯堡總領事就經常組織與留學生的座談,通過交流,交換認識。一些華人協會,也舉辦各種活動,讓海外華人了解中國當下的發展。孔子學院作為中國在海外推廣漢語與傳播文化的活動的機構,也經常組織一些講座,參與者既有華人也有當地人,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也讓國人了解自己的祖國。

  “認識你自己”,是一條鐫刻在德爾斐阿波羅神廟上的箴言,而后被蘇格拉底作為自己的重要觀點。自知,才能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在一次名為“道教的自由觀與幸福觀”的講座后,我採訪了一位1990年代初來到法國的中年女性,她告訴我:“當年讀大學,恰逢西方文化被大批推介到中國,這一代人普遍思想西化,現在想來頗為遺憾。因為守著先人的豐富寶藏而不得其門而入。”另一位接受我採訪的華人教授說:“中國的哲學,是多麼圓通的人生哲學,單單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解決了人生高潮與低谷時的從容應對。而中國人‘外圓內方’的處事原則,化解了包容與執著二元對立,對於任何領域的實踐,都大有裨益。”

  由此我想到,如果我們從小都能給孩子以比較完備的國學教育,無論將來他們來到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既有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又避免自豪轉為狹窄,並能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了解與學習所有美好的事物,那對於中國,乃至對於全世界,都是幸事。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這是著名學者、北京電影學院崔衛平教授的一段在中國廣為流傳的話語。這段話,對於身處海外的中國人,更有著特別的意義。(記者 申賦漁)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