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年走上“漢語橋”聊聊“中國夢”
2013年04月15日09:30來源:新華網字號:

| 摘要:“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華盛頓地區比賽13日在馬裡蘭大學舉行,會聚了美國東部和中部7個州、12所高校共19名選手。在今年“漢語橋”上,“中國夢”成了熱門詞匯,這些美國青年用一個賽一個地道的中文講述著自己與中國話、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緣分。 |
“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華盛頓地區比賽13日在馬裡蘭大學舉行,會聚了美國東部和中部7個州、12所高校共19名選手。在今年“漢語橋”上,“中國夢”成了熱門詞匯,這些美國青年用一個賽一個地道的中文講述著自己與中國話、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緣分。
參賽選手來自華盛頓特區、馬裡蘭州、弗吉尼亞州、猶他州等地,其中既有學習中文多年的“頂尖高手”,也有剛起步卻成績不錯的“新鮮人”,但共同點是都有一個中國味十足的中文名字。
喬治·華盛頓大學大三學生馬茨·蒂姆斯很喜歡自己的中文名“田若可”,覺得其諧音能讓人一下子聯想起“求知若渴”,反映了自己學習中文的態度。對這名經濟學和中文雙學位學生來說,中文如今既是事關未來職業發展的專業,更是自己真心投入的愛好。
兩年半前,田若可面臨輔修外語的方向選擇,他沒有像大多數本地學生一樣選擇在美國日常生活中應用普遍的西班牙語,而是選擇了更有挑戰性的中文。進入中級階段后,他感到難題一個個跳出來、漢字多得背不完,真正體會到學中文是“全世界最難的事之一”。他開玩笑說,學中文既像和女朋友約會——“總是很甜蜜,但有時也想分手”,也像他當年在四川旅游時爬峨眉山——越上越難,但貴在堅持。為學好中文,這名白人小伙去年已在北京交流學習8個月,今年夏天還計劃再去南京學習。用他的話說,這就好比峨眉山上爬了一峰又一峰。
田若可說,老師可能也沒想到他這個曾在中文課上“不太聽話”的學生居然咬牙堅持下來,中文還學得越來越好。眼下,他有一大一小兩個與中國有關的夢想——夢想重登峨眉山,也夢想有一天把中文說得“像中國人一樣好”。
前不久,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園內舉辦了一場活動,讓學生們在黑板上填寫“有生之年夢想做點什麼”。中文名“齊思源”的大四學生安德魯·切斯特給出答案——“去很多次中國”。在“漢語橋”賽場上,他回顧了自己3年前去中國旅行時經歷的很多“第一次”——和中國哥們兒“酒逢知己千杯少”而有了人生第一次酒醉,自己用中文寫就的一篇小文章意外走紅讓他第一次成了“微博達人”。這名擊劍高手習慣了運動中的“快”與“猛”,第一次在太極拳學習中體驗到柔中帶剛的武術魅力。
![]() |
頭條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