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首大唐繁華,敦煌壁畫化入民族舞劇,反彈琵琶當世再現 重溯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舞台之上藝術無界 敦,大也﹔煌,盛也。 |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大漠瑰寶,亦是大唐盛世的文化縮影。提起敦煌的莫高窟壁畫,歷來被當做世界藝術史上的珍貴遺存,千百年來為無數人所稱贊。在敦煌的洞窟裡,歷史上的無名畫師們以動人心弦的技法勾勒出令今人向往的極樂世界,長久以來卻湮沒於千年塵埃中不為世人所知。1979年,當中國甘肅的藝術創作者將目光投向敦煌,在長期觀摩壁畫的經歷中還原出一個關於畫師的傳奇故事,《絲路花雨》石破天驚般的誕生一時間成為了中國民族舞劇的裡程碑,開啟了古老敦煌文化走向世界的旅程。
《絲路花雨》以敦煌為背景,講述了絲綢之路上,畫工神筆張為救波斯商人伊努斯,女兒英娘不幸被強盜劫去。數年之后,神筆張在敦煌的集市上與英娘意外重逢,可嘆英娘已經淪為百戲班子的歌舞伎,多虧波斯商人伊努斯仗義疏財為英娘贖身,父女才得以團聚。在莫高窟中,神筆張從女兒的舞姿中得到靈感繪出了驚世之作“反彈琵琶舞”,然而為了躲避市令的欺壓,神筆張讓英娘隨伊努斯遠走波斯,自己也被罰終身勞役,戴罪畫窟。多年后伊努斯奉命出使大唐,帶英娘返回故土,市令再次另強人攔劫波斯商隊,年邁的神筆張點燃烽火化解危難,父女相見之時卻是生離死別,一代畫工魂歸大漠戈壁。直到節度使與各國來賓歡聚一堂,英娘借機獻藝,痛訴市令惡性,終於剪除了絲綢之路上的禍患,讓敦煌重獲安寧。
舞台上,恢宏精妙的敦煌洞窟讓觀眾震撼於中國文化的氣韻,而英娘曼妙的舞姿宛若伎樂天從壁畫中飄然臨世,一時間虛實難辨……中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曾經在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發熱烈的反響,如今即將在美國林肯中心掀起新一輪“敦煌浪潮”。
一部經典的誕生往往積聚了無數人的心血,《絲路花雨》的創作歷程亦是書寫了屬於敦煌的“當代藝術史”。為了揣摩敦煌壁畫的神韻,《絲路花雨》的創作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莫高窟,駐扎在莫高窟周邊體驗生活。睡在當年王道士的居住的洞窟裡,每天早晨天不亮就進到洞窟裡看壁畫,游走在浩如煙海的藝術寶庫中驚嘆不絕……回憶起當年的經歷,劇組的主創們總是感慨良多,敦煌490多個洞窟看遍的經歷讓這些“幸運者”在創作《絲路花雨》的時候變得胸有成竹。除了親身感受敦煌壁畫之美,多位敦煌學者為創作組安排的授課和講解,也給作品打下了嚴謹而扎實的學術基礎。以音樂為例,中國唯一遺留下來的唐朝古曲《月兒高》以主旋律的形式出現在《絲路花雨》中,就是老專家們精心考証的結果。其他包括舞台美術、服裝設計、乃至頭飾的細節無不經過了專家學者們的討論和修改。在多方的努力之下,《絲路花雨》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中國民族舞劇的經典,在舞台上圓了一場屬於當代人的敦煌大夢。
從洞窟中的壁畫到舞台上的曼妙舞蹈,從無名畫師的人物形象塑造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編排,《絲路花雨》的創作過程,堪稱是一次“從無到有”的開創之旅。豐富的主題內涵和厚重的歷史積澱,對藝術家而言是得天獨厚的創作土壤,同時也意味著極高的創作難度。從77年開始編排到79年首演,《絲路花雨》在艱辛排練過程中孕育了“敦煌舞”這種嶄新的舞蹈門類,反彈琵琶舞、飛盤舞、彩綢舞等源於敦煌壁畫的舞蹈創編,在中國民族舞劇的歷史上留下最精彩的片段。當英娘高舉琵琶擺出了舉世聞名的反彈琵琶造型,有誰能想到,舞者們為了這優美的曲線在背后留下了多少汗水和淚水,為了展現伎樂天的喜樂祥和付出了多少個日夜不眠的苦思琢磨。一部《絲路花雨》融合了幾代藝術創作者的心血和靈感,凝聚著無數敦煌文化熱愛者的殷切期待,是中國民族舞劇向敦煌藝術的一次回望和致敬。
取材於敦煌的《絲路花雨》,以獨特的地域性文化造就了中國民族舞劇的新形式,其帶有濃郁敦煌風格的音樂旋律和舞蹈編排,賦予了這部作品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三十三年來經演不衰。可以說,《絲路花雨》中所表達的敦煌畫工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偉大友誼,是千百年來永恆不變的精神傳承,到了今天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從1979年首演至今,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已有33年的演出歷史,累計演出場次達到2160余場,在20多個國家地區的200多個城市中上演了絲綢之路上的傳奇故事,讓400多萬觀眾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恢宏氣韻,見証了中國民族舞劇從誕生到成長為經典的歷程。
33年光陰流轉,最早的英娘扮演者如今已是紅顏老去,《絲路花雨》中的舞姿曼妙的英娘,卻如同敦煌壁畫裡的反彈琵琶伎樂天,光彩奪目長盛不衰。將於2013年2月在美國林肯中心演出的創新版《絲路花雨》,在保留了原有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的基礎上,在音樂、服裝、燈光等舞台呈現效果方面融入了全新的技術手段,給觀眾制造出“夢回敦煌”的身臨其境之感,將再現莫高窟壁畫中仙樂飄飄的極樂盛世。
與舊版《絲路花雨》全部使用中國民族器樂不同,新版《絲路花雨》大膽融入了西洋交響樂,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呈現出更具感染力的音樂效果,在烘托情緒氣氛方面更加到位。在服裝方面,《絲路花雨》講述的是當年“絲綢之路”上的故事,自然要表現出中國絲綢文化的源遠流長。新版的人物服裝選用了新的面料,在色彩和質感上都全面超越了過去的傳統面料,剪裁和設計也在敦煌壁畫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英娘的幾套服飾盡顯華美風姿。從舞美和燈光角度看,多層次的燈光設計配合著宏大精細的景片繪制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觀劇體驗,而神筆張凌空勾勒出反彈琵琶伎樂天的動人場景,也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熠熠生輝,令人嘆服。
在新版的《絲路花雨》中,除了舞台呈現效果的革新之外,創作團隊為了刻畫出劇中人物個性,也對幾段舞蹈進行了精心的編排和完善,在展現舞者的高超舞蹈技巧和飽滿感情張力的同時,讓故事更加動人心弦催人淚下。在《絲路花雨》33年的演出史上,至今已經有17位英娘化身為反彈琵琶伎樂天,演繹出舞台上一場場悲歡離合的故事,始終不變的,卻是《絲路花雨》對敦煌壁畫藝術的傳承,對中外各民族友誼的贊頌,以及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探尋當代“絲綢之路”的使命感。
本次《絲路花雨》的美國林肯藝術中心之行,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主辦,中國對外演出公司與甘肅大劇院共同承辦,屬於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在2009年打造推出的 “中華風韻”文化品牌下的演出項目。通過“中華風韻”項目的全球推廣,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致力於把中國優秀的舞台藝術更多地帶進歐美、大洋洲等地的著名劇院,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西方主流觀眾,不斷擴大中國表演藝術的國際影響力。三年來,“中華風韻”先后推出十幾部優秀舞台劇目和演出項目,受到了各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國際媒體的高度評價。集團公司更是與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計劃每年都在這兩大著名劇院,推出“中華風韻”系列的演出劇目。
藝術的魅力自古以來就沒有國界的限制,之前《絲路花雨》在美國肯尼迪中心的演出大獲成功,現場的熱烈反應讓劇組的演員們親身感受到了美國觀眾對中國民族舞劇的喜愛。本次《絲路花雨》即將登上林肯中心的舞台,希望能夠讓大洋彼岸的觀眾再一次被東方藝術魅力所感染,讓“移動的敦煌”在世界上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