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中國制造”遇雙重夾擊 盼“哀兵”突圍【2】

2013年01月28日13:37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字號:
摘要:前有歐美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后有發展中國家競相卷進工業化進程。遭遇雙重夾擊的中國制造業隻能“抗兵相加,哀者必勝”。

  中國低成本“圍城”

  “要素紅利一直是中國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但近年來,中國的要素成本水平明顯提高。”接受本刊記者採訪中,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院長羅文對國內人工成本的變化印象深刻。據統計,過去十年,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貨幣工資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長了237%。

  與之相反,為了生存,美國工會正改變它們的優先選項。最近,美國《大西洋月刊》在一篇名為《內包景氣》的文章裡談到,GE總部位於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電氣公園,上個世紀50年代是代表美國制造業的豐碑,七八十年代又以“罷工城”聞名,“但今天工會已願意接受一種區別2005年的分層薪資方案,其中70%工種將獲更低報酬,每小時隻能得到13.50美元左右的報酬,幾乎比以前低了8美元。”

  “潮流已發生轉向,金融危機和大衰退已使美國正成為一個生產制造的‘較低成本國家’。”波士頓咨詢公司在其《美國生產復興——為何制造業將返回美國》報告中發出了如此感慨。

  按照該報告估算,2005年中國勞動力平均成本是美國勞動力成本的22%,但2010年這一數值達到了31%。與此同時,中國工廠每小時生產力工資是8.62美元,美國南部為21.25美元,但預計2015年中國長三角沿海地區會達到15.03美元,美國南部則是24.81美元,對比變化相當明顯。

  除了人工成本的劣勢被縮小,在其他一些方面,美國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已經開始顯現。“美國正成為全球能源的價格窪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為本刊記者核算,得益於頁岩氣的大量開採,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在去年一度下跌至每千立方英尺2美元的十年最低水平,隻及歐洲和日本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5和1/8。

  “這一方面引發了美國天然氣化工產業的迅速恢復,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美國天然氣發電的價格。”他告訴本刊記者,目前,美國絕大部分州的工業電價甚至低於中國沿海省份的工業電價。

  此外,在中國對內外資一視同仁之后,美國政府對於回到本土的制造業企業,還給予了大量優惠。例如,當GE決定在美國建廠后,美國聯邦政府根據2009年的恢復和再投資法案向GE實施系列稅收優惠和獎勵。緊接著,肯塔基州政府和路易斯維爾市政府也提出積極的稅收激勵計劃。

  綜合各種因素,波士頓咨詢公司認為,未來五年,在美國制造的產品,生產成本隻比中國沿海城市略高5%∼10%。如果考慮航運成本以及各種隱性成本、供應鏈成本,中國的總體成本優勢將變得微小。這與中國剛入世時相差幾倍的數字來比,大相徑庭。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勞動生產率遠高於中國,因此即使中國勞動力價格比美國低,也並不一定代表單位勞動力成本會比美國便宜。”因此金碚認為,從成本角度分析,一些企業“撤離”中國是完全正常的資本流動,就如同它們當初選擇中國一樣容易理解。

  “不用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馮飛表示,經濟全球化仍是大趨勢,美國的“制造業回歸”不可能是全面性的,但卻說明一個道理——正是過去長期固守於低成本這一種優勢,才導致今天一旦成本出現上升,“中國制造”的競爭力便被大大削弱的狀況,“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國制造業既有的比較優勢被削弱,而新的競爭優勢還沒有形成。‘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形成動態的比較優勢。”

分享到:

(責編:文博)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