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赴英養老希望渺茫 國內父母養老問題引關注【2】

2013年01月28日09: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摘要:近年來,中國大陸留英的新移民數量激增。相較於傳統的英國華僑,擺在新移民面前的問題多多。

  申請來英養老: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英國是近十年新興的中國移民目的地。相對於美國、澳大利亞等移民國家,已經成功在英申請永居並留英養老的中國老年人數量並不多。而近年來,隨著英國經濟低迷,英國簽証政策的緊縮,使華人申請父母來英養老的希望進一步渺茫。自2012年7月9日起,英國內政部修改了65歲以上老人來英申請養老永居的簽証政策。其中很苛刻的一條是申請人須証明其身體欠佳,需要長期護理,並且在原籍國無法得到這樣的服務。這一規定被認為使老年人申請永居變成了隻存在於理論上的可能。此外,申請來英永居時,在英的家人必須書面承諾五年內不使用公立醫院等公共支出或社會福利。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上各種毛病是免不了的。可是在新制度下,隨子女來英,父母享受不到各種福利。盡管老人來英國永居后可以繼續領取國內的養老金,但是靠國內養老金在英國養老,顯然是不現實的。

  除了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持,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環境在英國也難以滿足。一般老年人會希望周圍有一幫他們熟悉的鄰居和朋友,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對外交流沒有語言障礙。盡管許多新移民表示“自己在哪裡,就要把父母帶到哪裡”的決心,可現實遇到的問題使大多數父母對來英定居並不積極。

  張阿姨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來英國深造,目前已在英國結婚並有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張阿姨和老伴都已年過六旬,每年以探親的形式來英國逗留3個月至半年不等。張阿姨告訴記者,以前老兩口每次來英國,主要就是幫兒子兒媳照看未成年的孫子。可自打孫子從去年開始上學,老兩口再來英國就會感覺無所事事。經過合計,老人明確和兒子表態,既然照顧孫子的任務已經完成,以后不會再來英國了。

  居住在雷丁的郭女士的父母在國內都是高級公務員退休。父母目前也是持探親簽証在英國逗留。據郭女士講,父母每次來英國,待不了兩個月就會吵吵著要回去。畢竟英國的環境很悶,除了女兒,周圍有沒有熟人可以作伴。最初幾次來英國時老兩口還興致勃勃,跟著華人旅游團到處轉。可是隨著來英國的次數增多,他們開始對來英變得抵觸。郭女士的媽媽向記者抱怨說,以前在國內,人面廣,朋友多。可現在在人家地盤上,誰都不認識。心裡空落落的,感覺被“凍”起來了。

  中國父母來英國主要是為了和子女團聚,享受天倫之樂。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本該是辛勤一生的父母應有的權利。而現實是,兒女在英國每天忙於工作,無暇和他們交流。老人們身邊沒有朋友,熟人,生活圈子變得非常狹窄。再加上語言交流能力差,出行交通不便利等諸多因素,造成了他們社會獨立能力的喪失,連出門買個報紙都要兒女幫忙。這些無法融入英國社會的老人,因為缺少關愛和精神生活而不願意孤獨地在異國生活。畢竟人是社會元素,除了家人,老人還需要有朋友和固定的社交圈。盡管倫敦等大城市設立有華人社區及各種華人組織,可是大多為來自香港等地的早期僑民服務,語言、風俗習慣等的不同讓中國的父母很難融入其中。而目前英國針對中國移民的華人組織很少,這就造成父母沒有渠道交朋友,感覺在英國的日子好像坐牢。為了解決老年人精神世界匱乏的問題,曾有人建議在英國成立中國老年村,或者效仿歐洲華人華僑退休者協會,建立在英老年人自己的團體組織。然而簽証申請的巨大難度使父母來英國永居養老難以實現,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團組織更成為一種奢侈。

  許多新移民的父母表示,如果不是為了兒女,他們並不傾向於留英養老。即便英國的生活水准高於中國,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和親戚朋友等社會關系的割離也會給他們未來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不僅如此,和在國內的老少同居一樣,父母在英國也可能會遇到難以處理的婆媳關系,子女代溝等一系列棘手的家庭問題。而在中國,社會化養老現狀並不能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未來如何贍養父母,新移民應該從現在開始未雨綢繆,積極利用中英兩國現有資源,共同探討一條兩地養老的新路,讓辛苦操勞了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而不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一聲嘆息。(魏文超)

分享到:

(責編:文博)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